表嫂和表哥到城里上班,就在城里買了兩間土坯房。后來,表嫂的母親90歲了需要人照顧,老母親卻嫌城里鬧雜不愿到城里居住,表嫂和表哥就回到表嫂鄉(xiāng)下的老家,在老宅屋基上建一座房,以方便照顧老母親。
表嫂是一家小小的集體所有制企業(yè)的職工,單位解體了,表嫂清閑了,表哥的工作卻是忙碌的,表嫂在家的時間自然多些,庭前屋后就成了表嫂施展身手的地方——將坡地改為梯級種上各色菊花、玫瑰、桂花、竹子,用樹樁搭成葡萄架,園中栽上柚子、石榴,屋側(cè)點上南瓜、辣椒、、、、、、,表嫂就在散淡的日子里抓住奇異的光陰,使?jié)M園生花、瓜果飄香,將家園繪出蓬蓬綠色。夏季葡萄豐收了,表嫂用晶瑩酸甜的葡萄釀成幾壇紫色的酒,有朋來,泡清茶、開酒壇,傾其家中有機食品不亦樂乎。
表嫂當然不忘主課,無微不至照顧老母親日常起居、一日三餐,老人臉上寫滿如玉般明潤的慰藉。表嫂也有女紅的巧手,堂屋、臥室墻上掛著的是表嫂一針一線繡出的牡丹、梅花,一朵朵皎然出焉。
表嫂的日子也是擁有詩意的,不論雪飛丹山還是夏日炎炎,表嫂不忘在三桿兩桿竹之間煮文烹字,有蝶邀蝶,有月邀月,夜晚的燈下,九旬的母親坐在堂前擇白天采來的草藥,表嫂或看書、或作文,笑罵由心寫百姓的散文,這使我不禁想起《鳴機夜課圖記》,屬于母女二人的這幅畫是何等的溫馨感人,只有蟋蟀“嘰嘰”的叫,蟲兒靜靜地飛,累了表嫂的眼,怡了表嫂的心。
表嫂的青春有采采如溪水般的清婉美麗,也有中年供子上學的艱辛,知天命的表嫂、表哥日子稍顯安穩(wěn),卻不隨大潮遷搬都市、移居省城,而是選擇回鄉(xiāng)下服侍老母奉反哺之恩,表嫂在文章中寫道:“不懼生命有終,深信親情不老,摒棄挫折憂傷,感懷塵世旖旎……”
鄉(xiāng)下的表嫂也用無線網(wǎng)卡點開電腦,搜索那些弱勢群體的調(diào)查資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她盡力掏出囊中的錢幣捐助,用善與美的行為超越瑣俗,將柴米油鹽的日子過得充盈。
表嫂的昵稱叫“山山”,一個絕對用泥土的芳香組成的名字。
上一篇: 舍與得
下一篇: 芳鄰路:一條婉約小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