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端午斛墜香
春夏之交,經(jīng)過幾場雨水的滋潤,一種中原特有的灌木就會在家鄉(xiāng)的山坡上綠起來,沒幾天就蔥蔥籠籠漫山遍野了。它的葉子大若荷葉,圓圓的,表面光滑,聞起來有一種淡淡的清香,它就是槲墜。別看它普普通通跟其他的樹葉沒什么差別,但到了端午節(jié),它可就派上了大用場,家鄉(xiāng)的人們都會用它來做端午節(jié)的美食---槲墜。
南方一到端午,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因為我們家鄉(xiāng)地處中原,竹子較少,智慧的家鄉(xiāng)人民就因地制宜,選取槲墜葉子來做成端午節(jié)的美食。
小時候,每到端午前夕,在風和日麗的日子,大人們就三五成群挎著竹籃來到山坡上采摘槲墜的葉子。槲墜喜歡長在向陽的山坡上,只要有水有土有陽光,處處都有它們的身影。大伙一邊采摘槲墜的葉子,一邊哼著河南的豫劇小調(diào),一邊歡聲笑語談?wù)撝衲甑氖粘?。我則更喜歡邊采摘邊將槲墜葉子放在鼻尖上聞,一股特有的自然清香沁入肺腑,令人心曠神怡。
回家后,媽媽將槲墜葉子洗凈放在大鍋里蒸煮,除去葉子中的澀味,再反復揉搓使葉子變得更加光滑,就可以用來包槲墜了。
媽媽把事先浸泡好的糯米、紅棗、花生、綠豆、紅豆、核桃仁、蓮心等拿出來,大家圍坐在一起,根據(jù)個人不同的口味,把拌好的餡放在槲墜葉子上,卷成細長型的圓筒,再把兩端折疊起來,用細細的棉線纏繞,槲墜就包好了。
接下來媽媽在院子里架起一口大鐵鍋,用干柴燒起大火開始蒸煮槲墜,大火煮上20分鐘再改用文火,細細煮上半個小時。每次媽媽蒸時,我不停地圍著灶臺轉(zhuǎn),使勁吸著從鍋里冒出來的清香氣,急不可待地問:“媽媽,好了沒?”等蒸熟了,媽媽總是趕緊給我拿出來一個囑咐我:“慢點吃,小心燙嘴?!?/p>
我慌忙接過來,一股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急急地拆開棉線,剝開槲墜葉子,白白的糯米、紅紅的大棗、綠瑩瑩的綠豆、香香的核桃仁,撒上一勺白糖,哇!吃起來又香又甜,又黏又軟,爽滑勁道,再加上槲墜葉子天然的清香,那簡直是美味之至,我常常一口氣吃上四五個還意猶未盡。
又是一年端午到,我早早地上山采來槲墜葉子,包好各種口味的槲墜,趕在太陽出來之前采來帶著露珠的車前子、楊柳枝、艾葉、大蒜熬上一鍋驅(qū)毒茶,煮上五香茶雞蛋,再配上一壺雄黃酒,和家人一塊過一個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享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清新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