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計取《蘭亭集序》
來源:作者:張友堂時間:2014-10-26熱度:0次
唐太宗計取《蘭亭集序》
唐太宗李世民酷愛書法,尤其喜歡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作品。登基后,唐太宗通過多種方式,收集到二王的書法有楷書、行書近三百紙,草書兩千紙。
他在閑暇時常臨習二王作品,有時也和大臣魏征討論二王書法。一次,倆人在談論書法時,魏征說:“陛下收集的二王作品雖然眾多,但遺憾的是王羲之最好的作品卻沒有收集到。右軍活著時,他自己最喜歡的是《蘭亭集序》,《蘭亭集序》是他最好的作品?!?br> 《蘭亭集序》是東晉最杰出的書法家王羲之的作品。王羲之字逸少,出身東晉大家士族,做過東晉的“右軍將軍”,后人又稱他為“王右軍”。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當時的名流孫綽、孫統(tǒng)等四十一人到會稽山修禊(古代詩人雅聚)。文人相聚,吟詩作賦,共成詩三十七首。他們把這些詩結成集子,稱為“蘭亭詩”。眾人要求王羲之作序。那天,王羲之心情舒暢,借著酒興,用鼠須筆在蠶繭紙上寫下了《蘭亭集序》。整部作品一氣呵成。
《蘭亭集序》寫成后,王羲之覺得它是初稿,有涂抹改動之處,回家后就打算重新謄寫一份。可是王羲之謄寫了幾十遍,自己覺得都不如原稿寫得好,原稿似有神助。王羲之對《蘭亭集序》的原稿十分喜愛,決定不傳外人,留給自己的后世子孫。到了唐初,《蘭亭集序》傳到了王羲之的第七世孫、書法家、和尚智永手里。百歲高齡的智永臨去世的時候,將《蘭亭集序》墨跡傳給了自己最喜歡的弟子辯才。
辯才俗姓袁,是南梁司空袁昂的玄孫。他博學多才,精于琴棋書畫。他得到《蘭亭集序》后,十分珍愛,極少示人。為確?!短m亭集序》的安全,他專門在自己居住的房間屋梁上掏了個龕,把《蘭亭集序》藏在里面。
李世民聽了魏征的話,一直對《蘭亭集序》不能忘懷。他懸賞重金尋取, 可是很長時間過去了,仍是一無所獲。
終于有一天,一位被李世民派往民間察訪《蘭亭集序》的人回來報告說, 《蘭亭集序》的真跡在浙江會稽永欣寺辨才和尚手中。太宗十分高興,立即下旨,派人快馬加鞭把辯才召到京城。
辨才和尚在接旨的瞬間就猜到皇上命他進京的目的。他在路上打定了主意,想好了對策,寧死也不交出《蘭亭集序》。辯才有這樣的想法不只是因為他酷愛書法,還因為他的恩師在臨死時曾一再叮囑他,千萬不能讓《蘭亭集序》流入宮中。如果《蘭亭集序》流入了宮中,恐怕就永無出頭之日了。
辯才來到長安,唐太宗對他很優(yōu)待,令人悉心照顧。唐太宗用多種方法,從辯才那兒打探《蘭亭集序》的下落。但是,辯才一口咬定說,師父智永死后,《蘭亭集序》已經(jīng)毀于戰(zhàn)火之中了。
唐太宗見辯才如此肯定,對《蘭亭集序》是否還在辯才手中,也有些猶豫,他只好把辯才放了回去。但是,唐太宗并不死心,又派人到會稽多方調查,確定《蘭亭集序》就在辯才手上。
唐太宗又派人把辯才召到京城,令人對辯才再三盤問,可是辯才仍然咬定《蘭亭集序》已經(jīng)毀于戰(zhàn)火之中。唐太宗盡管十分生氣,但是他對八十多歲的辯才也無計可施。他清楚,如果采取過激的辦法,萬一辯才有個三長兩短,自己不僅得不到《蘭亭集序》,還會招致非議。他只好又把辯才放了回去。
唐太宗前后把辯才召來三次,可是辯才就是不肯把《蘭亭集序》交給他。
得不到《蘭亭集序》的唐太宗是寢食不安、無精打采。幾個親近大臣也知道了皇上的這一心病,他們給唐太宗出主意,幫助唐太宗得到《蘭亭集序》。
一天,宰相房玄齡對唐太宗說,監(jiān)察御史蕭翼擅長書法,足智多謀,十分機靈,善于應變。如果派他前去浙江永欣寺,就一定能把《蘭亭集序》拿到手。
唐太宗聽了十分高興,立即召來蕭翼,問他有什么辦法弄到《蘭亭集序》。蕭翼說:“如果我以官方的身份去取,那么肯定一無所獲。不過,如果我以百姓身份前去,且?guī)蠋讖堄臆娬孥E,陛下多給我一些時間,我就有把握把《蘭亭集序》拿到手,獻給陛下?!碧铺诖饝耸捯淼臈l件,給了蕭翼幾幅王羲之、王獻之的真跡,讓他隨機行事。
蕭翼離開了皇宮,脫下了官服,換上青色的長衫,裝扮成一落魄的山東書生,帶著幾帖二王真跡,隨著游客,幾經(jīng)周折,乘船到了浙江會稽。
蕭翼在距永欣寺不遠處租房住下。他每日進入永欣寺,在寺內畫壁題詩。每天走過辯才和尚的房前時,他就停留一會兒,欣賞辯才住處。辯才起初對蕭翼不太注意,但是幾天之后,辯才就覺得這位書生非同一般游客,很有才氣。于是一天,當蕭翼又在他房前停留時,辯才就走近問他:“請問施主從哪里來?”
“山東”。 「
“施主在本寺畫壁上題的詩,格調高雅,富有境界。貧僧覺得施主才高八斗,滿腹經(jīng)綸,非同尋?!?。
“過獎,過獎。在下只是一介書生,四處游覽。途中聽人盛贊主持之名,慕名而來。今日得見主持,甚感榮幸?!?nbsp;
兩人十分投緣。辯才把蕭翼請入寮房,令人奉上名茶。倆人一起下棋、彈琴、談詩論文,大有相見恨晚之意。直到夜幕降臨,蕭翼才遲遲離去。辯才送之寺外,一再邀請蕭翼常來。
從這天起,蕭翼每日必到永欣寺,和辯才談古論今,吟詩作畫。這樣過了十多天,蕭翼和辯才就像多年的老朋友一樣了,倆人幾乎是無話不談。
一天,倆人又談起了書畫。 蕭翼對老和尚說:“家父很喜歡二王的書法, 收藏了不少二王的真跡。我自幼從家父練習二王的書法,對二王的書法很是喜愛?,F(xiàn)在雖然家道中落,一貧如洗,流落他鄉(xiāng)??墒牵腋噶粝碌膸追跽孥E我卻舍不得出賣,一直帶在身邊?!?br> 老和尚聽到二王的真跡,立刻精神大振,他問蕭翼是否攜帶在身。蕭翼說放在住處, 次日即可拿來讓老和尚鑒賞。
第二天,蕭翼帶著王羲之、王獻之的幾幅墨寶去給老和尚看。老和尚接過墨寶仔細看了半天,才對蕭翼說:“這幾件東西,倒是真的,不過并不是王右軍最好的作品”。蕭翼說:“老和尚你真不識貨。據(jù)我所知,這幾件東西是現(xiàn)存在世的二王作品中最好的?!?br> 老和尚笑了笑對蕭翼說:“年輕人,你太自以為是了。我比你癡長幾旬, 見過的世面遠比你多。別得不說,現(xiàn)在我收藏的一幅王羲之的帖子,就比你這幾幅好多了”
蕭翼就問老和尚:“你收藏的是甚么帖?”
老和尚回答:“《蘭亭集序》”。
蕭翼一聽,立刻 哈哈大笑起來。然后他說:“老和尚,你不要騙人了。我早就聽家父說過,《蘭亭集序》早已在兵荒馬亂中燒毀了,現(xiàn)在哪兒還有《蘭亭集序》的真跡?老和尚,你就是有,也一定是假的,你就不要騙我了?!?br> 聽了這些話,老和尚有些被激怒了,就對蕭翼說:“我的這幅是王氏門中的傳家之寶,一代一代下來的,絕不會有半點差錯。我?guī)煾钢怯蓝U師,就是王右軍的第七代孫。他在圓寂的時候,千叮萬囑后才傳給我的,怎么會有假?今天天晚了。你若不信,明天來,我給你看。”
第二天, 蕭翼如約來到了老和尚的住處。老和尚親自登上木梯,從屋梁上的小洞里把《蘭亭集序》的真跡取下來給蕭翼看。蕭翼無話可說,就把自己帶來的那幾件二王作品放在老和尚那里,讓老和尚比較觀看。
從此以后,老和尚就把《蘭亭集序》和蕭翼拿來的二王墨寶一齊放在書案上,時常打開來看看。并且,老和尚見蕭翼對自己如此信任,他對蕭翼也不存任何戒心了,讓他自由出入自己的住房。見老和尚對蕭翼如此信任,老和尚的徒弟們對蕭翼也另眼相看,也都把他當作朋友看待。
有一天, 蕭翼得知老和尚到嚴遷家吃齋,就來到寺里。他對老和尚的徒弟們說:“我有兩本書放在你們師父屋里,我要取回去看。” 這些徒弟知道蕭翼一個人經(jīng)常出入主持的房間,就叫他自己去取。蕭翼走進屋里,大大方方地把老和尚的寶貝《蘭亭集序》和自己帶來的那幾件墨寶包成一塊,在眾目睽睽之下,不慌不忙地拿走了。
出了寺門, 蕭翼立即奔向永安驛站,他對站長凌愬說:“我是御史蕭翼,奉圣上之命來抓拿私藏珍品的辯才和尚。圣旨在此,速速帶人去拿辯才和尚?!?br> 此時的辯才還在嚴遷家和主人高談闊論。凌愬帶人來到嚴遷家,宣讀圣旨,捉拿辯才。聽完了圣旨,辯才才知道那位書生是御史蕭翼,《蘭亭集序》已經(jīng)被拿走,自己被騙了。他一下子倒在了地上,過了很長時間才醒過來。
蕭翼把《蘭亭集序》交給驛站,命令快馬加鞭傳到京城長安。唐太宗得到《蘭亭集序》的真跡非常高興,升蕭翼為員外郎。
對辯才一再欺騙自己之事,唐太宗開始很生氣,打算治辯才的欺君之罪。后來他覺得自己也是用欺騙的手段拿到《蘭亭集序》,如果再治辯才的罪,就太不厚道了。于是唐太宗赦辯才無罪,并賞給辯才綢緞三千匹,稻谷三千石。
辯才把唐太宗賞賜的東西都換成錢,把永欣寺的佛塔加建了三層。
辯才經(jīng)歷了這件事,是既害怕又后悔,過了一年多就去逝了。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