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野VA无码中文字幕电影,粉嫩AV久久一区二区三区王玥,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AV天堂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二龍庵

來源:作者:時間:2015-06-27熱度:0

二龍庵

           向衛(wèi)華

我曾多次說過,我不愛外出旅游,但愛在縣城附近的山里走走和呼吸。于是,周末那天,我來到了二龍庵。

二龍庵在太陽城附近,離我居住的地方很近,開門可見,伸手可觸。在民間,龍、虎等都是圖騰,特別是龍,獸首蛇身;虎踞龍盤的地方都是風(fēng)水寶地,比如風(fēng)水先生(當(dāng)?shù)赝良易褰刑莠敗⒚缱褰忻缋纤荆┰趲腿丝次輬龌蚰沟貢r,就有“左青龍、右白虎,不許白虎高三尺”的說法。此外民間作為圖騰的還有牛。因此,在古丈,斷龍山、牛角山都是當(dāng)?shù)嘏鉀_天的名山。“人比人,氣死人”,人如此,但山不一定。二龍庵因氣勢無法與斷龍山、牛角山相比,固然名氣沒有它們大,但絕不甘心就此默默無聞,總要弄出自己的名氣,于是二龍庵因茶而出名,茶又因二龍庵而出名,兩者相得益彰,這就叫“雙贏”。古丈那句“二龍庵的茶,北泉的水”的茶諺就是最好的注釋。

在古丈中心縣城下方,太陽城兩邊,一邊有一座山,東邊那座,較矮,卻是五里坡的余脈,而五里坡又與高望界連為一體,這里有古丈的最高峰——頂堂;右邊那座,較高,卻與古丈境內(nèi)任何一座大山是雞犬相聞、但老死不相往來,被溪谷隔離,只能相互羨慕,然而羨慕后就是一聲嘆息。此時,我正在行走的就是這座山。舊時,兩座山的山頂上都建有庵,所謂“庵”,即小廟,也就是尼姑居住的地方;和尚居住的地方則叫“寺”?!岸堚帧笔钱?dāng)時古丈境內(nèi)32座寺庵之一,比較有名的還有“天橋山庵”、“諸天山寺”、“鐘靈山寺”、“貓兒庵”、“云霧庵”等,這些寺庵我都到此游過,不僅留下了自己的足跡,還留下了自己的筆墨。如今“庵”都不在了,但地名卻留了下來,山也就以“庵“而命名;就像村里,先人死了,但名字留了下來,有條件的人家還要將名字刻在石碑上,后人取名時就不得重名。因此,翻遍古丈所有的山名,二龍庵只有一個。

我沿著一條叫“大長坡”的路走著。我是樹棲柯人,大長坡是樹棲柯人的叫法,因?yàn)榕f時這里屬于樹棲柯地盤。為什么叫大長坡?因?yàn)榇謇镞€有一條叫小長坡的山路,從村前剪刀溪出口,通向大茶坪,以前是條大路,大茶坪人進(jìn)縣城趕集,上下都走這條山路,現(xiàn)在走的人少了。前幾年還是一條泥巴路,現(xiàn)在先是一段水泥路,之后是簡易公路,據(jù)說不久后將要鋪6.5米寬的草砂路,作為古丈縣萬畝有機(jī)生態(tài)旅游觀光茶園用。

先是經(jīng)過竹溪灣火車橋。走到橋下時,剛好一列火車呼嘯著穿洞而出,從橋上喀嚓喀嚓滾過,不知“是風(fēng)動?旌動?還是心動?”站在橋下,感覺橋身好像在飄搖,好在是上個世紀(jì)70年代修建的,如果是現(xiàn)在修建的,說不定就是豆腐渣工程了,垮橋的丑聞經(jīng)常見諸報端?;疖嚇虿婚L,車頭早進(jìn)洞了,車尾還沒有出洞,“火車橋上過,不見尾河頭”是古丈的一道風(fēng)景?;疖嚌L過后,沿著水泥路盤山而上。這是一段杉樹林,“二龍庵火車洞”就躲在山的陰道里;洞者,陰道也。樹身上爬滿或吊滿了藤藤蔓蔓,小的如毛發(fā)細(xì),大的有手臂粗,有的藤蔓把整個樹身都給裹來了起來,仿佛給樹穿了一件綠棉襖。在山里走多了,總感覺沒什么植物的生命力比那些藤藤蔓蔓更強(qiáng)大了,再貧瘠再偏狹的地方都能看到她們欣欣向榮積極蔓延的身影。藤蔓上開著花兒,大大小小,各種顏色都有,不過白色的居多。

水泥路爬到一塊大坪,就沒了蹤影,接著便是簡易公路。我站在大坪看對面的“二龍庵”,就如少婦豐隆的乳房,其下的北泉便是流出的乳汁;只不過豐乳只有一只,讓我想起作家莫言《豐乳肥臀》中的“獨(dú)乳金”。這里得聲明一下,不要以為提到了“乳房”或“陰道”等,就斷言是黃色,試想,哪個不是從陰道里鉆出來的?哪個又不是乳房喂大的?“庵”的左下方是三道河新開區(qū),高樓林立;“庵”的后面便是五里坡,古高公路如一條銀色的飄帶纏山繞林,直到天邊,鉆進(jìn)白云里;還有正在修建的吉恩高速,將給“庵”增加又一個看點(diǎn)。正前方下面是古陽河,從太陽城到三道河的連線大橋正在修建,今年“國慶”將通車。到時站在橋上看古陽河,看河兩岸的新城,看遠(yuǎn)處的山巒,別有一番風(fēng)情。

在古丈,任何一個不起眼的地名,都有自己的傳說故事。此時,我想起了“二龍庵”的傳說。原來這兩座山是連在一起的,當(dāng)年觀音菩薩暗中護(hù)送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jīng),有次路過這里,見此地山清水秀,景色迷人,不竟心花怒放,便隨手拋下一顆夜明珠;夜明珠剛好落到半空中時,盤踞在這里的兩條龍便爭搶起來,一時風(fēng)起云涌,天昏地暗;坐在蓮花云上的觀音菩薩看見這陣勢,本想做的是好事,不了惹出禍端,知道情況不妙,迅速下到半空中,一手夜明珠摘下,拋到貓兒山上,從此每到夜晚,貓兒山便通體透明,成為古丈一絕;然后又一揮手,一條天河從天而降,將山攔腰劈成兩半,隔河相望,這天河就是后來的古陽河;若干年后,當(dāng)?shù)赜幸回毤疑艘粚﹄p胞胎兒女,二八后出落的如花似玉,財主見之,淫心頓起,兩姊妹人窮志傲,不愿給財主做小老婆,便分別搬到兩座山的山頂上,搭起了一個草棚,與世隔絕,以種茶為生,發(fā)誓誰也不嫁,獨(dú)居過日子;葉綠葉黃,花開花落,幾十年后,兩姊妹同日同時而死,為紀(jì)念兩姊妹,后人便在草棚的原地上建“庵”,供出家的尼姑居住。久而久之,這里成了佛家圣地,終日香煙繚繞,眾多善男信女來這里虔誠拜佛,或求財,或求子,或求官,或求平安,或求長壽,或求消災(zāi),或求解難,春夏秋冬,四時不絕。可惜塵煙散盡后,連殘磚片瓦都沒有留下來。

人一輩子不知道要在同一條路上重復(fù)走多少次?我曾在這條簡易公路上走過N次。N次里,我在樹籠里、茶園邊撿過樅菌、挑過胡蔥、掐過蕨菜、扯過竹筍……因此,路兩邊的一花一草一木都對我很熟悉,她們熟悉我的腳步聲,熟悉我的呼吸聲……未見我人,先聞我聲。見我來了,花草舉起她們的雙臂,向我招手;樹葉拍著小手,歡迎我。當(dāng)然,我也以我的熱情擁抱她們。此時,風(fēng)從山林而過,刮起一陣悠悠的如簧之聲,仿佛誰在林中撥動了琴弦,那如瑟似歌的樂聲從遠(yuǎn)處飄來,又向遠(yuǎn)處飄去,余音繚繞,裊裊不絕。我的靈魂深處不由地一陣陣搖曳起來……原來,這世上的萬物都是有靈性的。

  茶,不但是一道繡在古丈青山綠水間的織錦,也是一枚開著茶花飄著茶香的郵票;更是一張凝聚著祖祖輩輩汗水的名片。茶是二龍庵最大的特色,“青青茶園一幅畫”是這里的風(fēng)光名片。這里是古丈縣十大茶葉基地之一,目前正在規(guī)劃籌建的萬畝有機(jī)生態(tài)旅游觀光茶葉大觀園正是以這里未核心。簡易公路上下坎,便是一幅幅青青的茶園,一塊挨著一塊,一塊連著一塊,如一湖碧水鋪在山間。這個季節(jié)的茶園,喧嘩早過,歸于寂靜,當(dāng)然也有茶姑在采茶,只不過是一種點(diǎn)綴,那從茶葉尖上流過來的目光,像是欣賞又像是守望。古代名茶,大多出于高山寺庵僧尼之手創(chuàng)制而成。二龍庵茶園是西南少數(shù)民族貢茶的發(fā)源地之一,據(jù)史料記載:貢品茶沅水而下,產(chǎn)地古丈二龍庵,庵門前有茶樹數(shù)株,高三十三尺,年年清明,歲歲陽春,和尚戒齋沐浴、焚香燒紙,擇吉日入山采茶,和尚主持念開山絕句,“東五里、南五里、北五里、西五里,五五二十五里;敬茶神,開山地,摘嫩芽,三百六十五葉;頭頂回,不污穢,炒新鍋,形狀有白霜,白泉泡,作祀品,敬天地”。

聞著鳥語茶香,沿著簡易公路緩緩而上,大約走半個小時,到了岔路口,一條往上,一條直走。直走,簡易公路一直通到鐘靈山山腳下的龍?zhí)镀骸:喴坠废旅姹闶俏业募亦l(xiāng)——樹棲柯。站在公路邊,透過茂密的油茶樹的縫隙,可以看見一棟棟青磚黑瓦的磚房被茶園圍繞著,寨前是古陽河,泛著瑩瑩綠光。若是早晚來這里,還可見寨子上空飄蕩的縷縷炊煙。當(dāng)然,行走在樹林里,除了鳥鳴,還有從S229公路上飄來的汽笛聲,“鳥鳴山更幽”,“汽笛更顯幽”。心情不佳的時候,可以來這里鬧中取靜,聽鳥語,聞花香,釋放壓力。人啊,拋棄煩惱,走出蝸居,有事無事都應(yīng)該到山里走走和呼吸,尋找心靈撫慰。

路兩邊也有茶園。望著茶園,我想,人生歸宿如茶。一片茶葉,看起來那樣細(xì)小、纖弱,那樣普通、樸實(shí),那樣無足輕重,但卻又是那樣微妙,那樣耐人尋味。當(dāng)茶葉溶入水中,便釋放自己的一切,毫不保留地貢獻(xiàn)出自己的全部精華。在滄海的人世中,每個人都要從生到死,貢獻(xiàn)出自己的畢生,走完人生的歷程。人生在世,不必去追求那所謂的永恒,追求生前的功名顯赫,富貴利祿,而要象茶葉一樣毫不保留地貢獻(xiàn)出自己。的確,人生的歸宿,都象那杯中蒸騰的水汽,最終回歸自然。茶和人都是大自然的靈物,從大自然中來,最終回到大自然中去……

  這次是往上走。來到山坳上,兩邊是樅樹林,面積不大,不過三畝左右,樅樹林里混雜做油茶樹、狗屎柴、土墻條等雜木樹,這樣的樹林里最肯生樅菌,以前我不懂得這奧秘,后來撿樅菌次數(shù)多了,慢慢摸索出來了。當(dāng)然,樅樹林四周還有其它樹林。每年的農(nóng)歷九月初至十月底,周末時我都來這里撿樅菌,每次可撿得三斤左右,我這人沒有貪心,見好就收,于是打道回府,稱一斤腰花肉、買一坨嫩豆腐,晚餐便是“樅菌煮豆腐”火鍋,這是一道美味,若在餐館里,這道菜至少150元,而我花的代價不過12元??上?,還不到撿樅菌的季節(jié)。

  再往上,就到了二龍庵的最高處。這里一峰獨(dú)秀,云霧繚繞,“半是孤峰半是云”。此時,二龍庵的全貌一覽無余,如脫光衣服的少婦使人癡迷,四處的風(fēng)景常常讓我眼癡心迷。此處二龍庵與對面二龍庵一高一矮,恰如二龍搶珠,栩栩如生。山下的古陽河中,有一口龍孔潭,與酉水相通,相傳當(dāng)年搶珠的兩條龍被觀音菩薩處罰后,一條藏在龍?zhí)断?,一條就藏在這口潭里,有月亮的晚上,可以聽到從潭里傳出來的龍的呼吸聲。這時,從高望界方向飄來一團(tuán)蓮花似的白云,擦凈一路花草樹木,連空氣也擦得干干凈凈,飄到古陽河上空后,突然不見了。是被二龍搶走了,還是掉進(jìn)了山下河中的龍孔潭里?這個季節(jié),草木蔥蘢,萬山綠遍,風(fēng)涌起的綠波碧浪,那滿山滿坡滿谷的綠,如春水在蕩漾,蕩漾得使人身處其中,也如草木一樣成了綠色。山風(fēng)徐徐從遠(yuǎn)處吹來,莊稼、草木、茶葉的清香撩撥著我的心緒。誰敢斷言,這里的風(fēng)景不是風(fēng)景?

  山因水秀、水因山靈。有山有水,龍虎才會盤踞;龍虎盤踞,才是風(fēng)水寶地。山腳下,正面是古丈縣城。右邊是竹溪,房前屋后和茶園、菜地里都栽有梨子樹,梨花盛開時,寨子掩映在梨花里,飄浮著白色的妙曼的輕紗,自有自己獨(dú)特的風(fēng)景;左邊是樹棲柯;背面,下方是一條峽谷,流動的溪水如一根銀色的絲線將竹坪、上茅坡、壩塘、龍吉寨、大龍、下茅坡等珍珠般的寨子串聯(lián)起來。上方是一道如刀劈斧削的青灰色的飛巖陡坎,約有十公里長,當(dāng)?shù)厝私写r界,充滿了陽剛之氣,就如一道屏障庇護(hù)著峽谷里的寨子,使村民、牲畜、莊稼相安無事。巖坎的上面或后面又是哪些寨子,叫什么寨名?只有常在古丈行走的人才知道答案。

我常想,人與自然的風(fēng)景,是在一個或多個特定的心情下形成的,不管這心情是好還是壞。不過,不管心情好與壞,都要到山里走走或呼吸,這樣,壞的心情會變好,好的心情則會變得更好。天天都是好心情,這是每個人的心愿!

地址:湖南省古丈縣紀(jì)委

郵編:416300

(編輯:作家網(wǎng))

上一篇: 啞巴

下一篇: 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