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橋
來源:作者:百成時間:2014-09-18熱度:0次
游河西來,折向北,復向東,投入淮河的懷抱?;春铀蚰弦活^撞在祝佛寺山腳下,減力東流。這個自然勾勒,間沃土千二百畝。
橫亙在游河和村落之間的一條溝,將土地均分南北兩塊,南岸稻花飄香,北岸麥浪滾滾??v臥在三個村落之間的兩條溝及其向北的延長線,將土地分割成三等份,自西至東,分別隸屬長灣、寺灣、窯沖村民組。
我就是這片沃土哺育成人的淮河兒女。
橫向河溝東送流水入淮河,主要擔負排泄功能。那么,權屬上三段,形態(tài)上一線,鄉(xiāng)民們又是如何管護呢?溝堤蜿蜒曲折,九拐十八彎,不見人力開鑿痕跡。拐者,阻滯溝水流速,為下游泄洪贏得時間。彎者,旋就一個個積水潭,涵養(yǎng)著水草,繁衍著魚蝦。人們崇尚自然,無為而治。
縱向的河溝,脈于橫向河溝,膨脹于河堰,絡于田間地頭。具體地講,溝的上邊是堰,堰的上邊是溝,溝的上邊是田,田的上邊是塘。循環(huán)往復,直至南部山腰攔水溝。低地切割的兩高地之間,人們用檁條搭架其間,檁上鋪擺枝葉,枝葉上密實泥碳土,以此構通兩地水流。高地阻隔的兩低地之間,人們在高地一側(cè)挖平臺,抽基槽,以此構通兩地水流。由南至北由此構成農(nóng)事生產(chǎn)水流系統(tǒng)。人們改造自然,智慧而治。
這些溝溝壑壑給我少年頗多樂趣。
一夜驟雨,耳聽水塘咚咚的納水聲,眼睜等到天亮。㧟著筐,扛著鍬,來到塘上的水溝。用筐堵住溝尾,用鍬切泥閘住溝首。少頃,滿溝的鯽魚平躺在溝底水草上,拍打著、跳躍著。歷次如此,次次心喜不已。
水溝兩岸匍匐著一種野草,用鍬平鏟起呈鍋巴狀,因之人們稱謂鍋巴藤草。它節(jié)狀,節(jié)節(jié)植根于土中。它密實,固護著兩岸泥土。它柔軟,我們在上打滾滑行。
感受自然,樂享自然。
有溝必有橋。臥伏在橫溝上三座,分別溝通三個村落南北交通。平躺在縱溝上各一座,溝通東西交通。五座橋同一個構造,中間一個墩,兩端各一垛,其上四塊青石板。
石板橋系男人建造。它象兒子,讓母親踩著脊背回娘家;它象丈夫,讓妻子溫柔地躺在懷中酣眠夢想;它象父親,讓女兒騎在脖頸恣意東張西望。
相對寺灣村民組,東西各一葫蘆形堰,謂之東堰和西堰。不知是先有堰后有村落,先人擇水而居,還是先有村落后有堰,先人筑水宜居,已無從考證。但石板橋架在細頸處,恰似絲帶攬腰束系堰體,有石砌痕跡充分證明系人力而為。石板橋為什么架在水中央而且漂浮堰水上?
村落間石板橋十分繁忙。清晨是少婦,她們端的是瓷盆,用的是肥皂,在石板橋上洗的是艷麗的衣裳。上午是太太,她們㧟的是筐,用的是堿面,在石板橋上洗的是老色帶補釘?shù)囊律选@咸械氖菚r間,一聲聲槌砸著是是非非,一遍遍搓揉著家長里短。晚上是姑娘,她們端著干凈的衣裳,用的是香皂和洗發(fā)水。她們坐在石板上,往自己身上澆水,往別人身上撩水,洗去污漬,洗去疲勞。她們換衣裳的當兒,放聲嬉笑,以此警告欲在此處通行的男人切勿靠近。偶爾也有飛石落入水中,她們驚呼后,迅速穿上衣裳。
石板橋,潔衣橋,美人橋。
在建設生態(tài)文明的今天,撫今追昔,溝溝橋橋歷歷在目。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