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上旬的一個周末,雨后的天氣涼爽宜人,天空云彩飄飄。我們一行四人來到桐城雙港鎮(zhèn),訪尋妲己臺的遺址,走到雙港糧站后身,問一位汲井水洗衣服的姑娘,妲己臺在什么地方,她用手指著左側(cè)的小路說,沿路直接上到山頂,但我們爬到半山腰,路已經(jīng)沒有了,到處都是野草藤刺,周圍墳?zāi)沽至?,一派荒涼的景象,正在彷徨無計時,看到一位老農(nóng)在玉米地里鋤草,便大聲的詢問,老人家說再向上走便到了,我們爬到山頂,才看到一個直徑約四米的大圓坑,坑已經(jīng)很淺了,周圍長滿了雜樹野草,實在看不出什么,邊興味索然的下山。
我們來到老農(nóng)的身邊,遞過一支香煙,和他攀談起來,老人家說,這是紂王準備登基的地方,當時紂王登到山上,感覺到少了地氣和人脈,承受不住這位帝王,山就陷進一個洞。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人走進洞口附近,向里看了看,回來就驚嚇而死,之后再也沒有人進去過,附近還有穿心殿,是說比干丞相的,老人說了很多,我一時間也記不住,連那山叫什么名字都忘記了問,我感覺奇怪的是這里的人都知道妲己臺的傳說,但是誰也說不清楚為什么在我們這里有個妲己臺,桐城第一部縣志上也有記載。
桐城第一部縣志成書于弘治三年(1490)春,由知縣陳勉主修,許浩纂成。而《封神演義》約成書于隆慶,作者是明朝的陳仲琳(或許仲琳1560---1630)(也有一說為明代道士陸西星),終明顯晚于桐城縣志的記載,這就是說妲己臺的傳說很早就在桐城民間流傳了。
妲己一說是來自壯族(廣西)的獻貢,,一說是蘇部落有蘇氏蘇戶之女,史籍記載,妲己妖艷迷人,淫蕩心狠,惑亂朝綱;民間傳說有美色,能歌善舞,被狐貍精附體,因有蘇氏以九尾狐為圖騰,故小說中才有此一說;稗宮野史傳說妲己是一個蛇蝎美人,千古淫惡的罪魁禍首。
依據(jù)歷史資料分析,帝紂發(fā)動淮夷之戰(zhàn),攻破有蘇氏,俘首領(lǐng)之女妲己,其地約在今河南武陟東,但桐城怎么也有妲己臺的傳說呢?公元前1047年帝辛發(fā)動得到妲己時,紂王已經(jīng)60開外了,已經(jīng)垂垂老矣,而妲己正值青春少艾,骨肉婷勻,眉宇清秀,混身充滿了幾近爆炸性的火熱氣韻,迅速地在帝辛的內(nèi)心深處,重新點燃起他生命的火焰,所以紂王就把這嬌滴滴的美人隨營帶到了桐城?
帝辛的淮夷之戰(zhàn),范圍在那些地區(qū)呢?說到淮夷,我們首先應(yīng)該說東夷。東夷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廣義的包括今天的日韓朝等國。狹義的只能指發(fā)源于山東一帶的古老部族,包括商周的祖先,淮夷和徐夷也應(yīng)該是東夷的一部分。在遠古的東夷西征中原的時候,一部分人遷移到今天的淮河一帶。在安徽的蚌埠五河縣一帶被稱之為徐夷的人,淮夷的一支,受到商周的排擠,他們不斷的南下,在今天舒城一帶建立了一些部落方國(今天的舒字在古文中作徐字)安慶的縣區(qū)一直以來比較多,除了江南一帶遠古屬于越人范圍,其他的在江北全境基本屬于群舒的一部分或者有著很深的淵源。在此必須要說下皖國,皖國皖山(天柱山),皖國是中原王朝周武王分封伯益之后安插在淮夷身邊的一個棋子,他一直局限在很小的一個地區(qū)。皖國四周幾乎全部被淮夷包圍。在安慶境內(nèi)還包括桐子國(今桐城縣)、宗子國(今樅陽縣)等,他們都屬于古群舒國的一些小方國。商朝的勢力已經(jīng)發(fā)展到安徽湖北一帶了。
更有一說,淮夷之戰(zhàn)由商丘出發(fā),三日而到攸地(古桐城),但是河南現(xiàn)在就有攸縣,是不是以訛傳訛?zāi)??事實上攸國的范圍大致在永城、渦陽、宿州以西,蒙城以北這一片區(qū)域,和我們桐城是無關(guān)了吧?
有一點無疑,商的文化流傳到我們這里,形成了民族文化的大融合,妲己臺那些傳說是隨著戰(zhàn)爭而流傳到我們這里的?三千多年過去了,經(jīng)過多少戰(zhàn)爭的洗禮和大自然的變遷,,誰能說得清那些遠古時代的事情呢,又有多少真相都在歷史的長河里被風干湮滅,又有多少新的傳說在隨時發(fā)生?
遠去了,妲己臺,遠去了,帝辛的朝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