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màodié)老人,是指年紀很大的人。耄是指七十到九十歲的老人,耋是指七十到八十歲的老人。耄耋一詞出自《漢·曹操·對酒歌》:“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一個人從呱呱墮地到步入耄耋之年,無論在心理方面還是在生理方面都將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靶『⒆右?,老年人要哄”,是人概莫能外的!幾十年來,筆者在給老年人,尤其是給耄耋老人拍照片時,通過認真觀察,日積月累,初步總結出三條心得,在此與發(fā)燒友讀者共享。
會交友
人的心理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是人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的統(tǒng)稱。要給老年人,尤其是給耄耋老人拍好照片,就要和他們交朋友,認真研究他們的感覺、情緒、性格、興趣、自我意識等方面的變化,最大限度地調動耄耋老人的自我審美情趣。
“我都成了四只眼了,還拍什么照片?”這是老人對自己的形象缺乏自信心的表現(xiàn)。
“年輕的時候,你們都沒有給我拍照片,老啦還拍照片有什么用?”這多半是老人對兒女有些不滿意……
因此,給老人拍照片,就要像醫(yī)生對待他的病人一樣“望、聞、診、切”,因勢利導,對癥下藥。李達三老人是位參加過抗日戰(zhàn)爭、現(xiàn)年87歲的革命老人。兒女們考慮到他年事已高,都想跟老人拍幾張照片留個念信,但是老人就是不愿意去照相館。筆者作為老人的大女婿,得知這一情況后,利用平時和老人關系甚密的有利條件,主動承擔起給老人拍照片的任務。為了打消老人的種種顧慮,經(jīng)常跟老人談心聊天,主動向老人匯報自己在人像攝影、新聞攝影,尤其是在老年大學攝影專業(yè)任教方面取得的成果,逐步激起老人拍照留念的興趣和欲望。一個星期六的中午,筆者背著照相機來到老岳父家。老人一看便知來意,立即更衣打扮,一會兒拍戴著高倍放大鏡看《陜西老年報》的特寫照片,一會拍和小兒子一家在一起的全家福,最后老人還應邀到戶外散步,成功地拍攝了《和諧人家》生活照。
巧安排
耄耋老人,精力、體力、腦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希望得到關心照顧。有的喜歡安靜,怕吵怕亂。有的對事情比較小心、膽怯,容易擔心,唯恐有不好的事發(fā)生。因此,給老年人,尤其是給耄耋老人拍照片,就必須巧作安排。
看身體,安排拍照日程。耄耋老人極易感冒發(fā)燒,經(jīng)常打針吃藥,或住院治療等,都會影響他們的情緒。因此給耄耋老人拍照片,必須精心選擇他們身體健康狀況處在最佳的時機。喜從心來,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看天氣,安排戶外留影。春風浩蕩,艷陽高照;楓林如火、秋風習習;雨后天晴,霞光萬丈。在這些讓人心曠神怡的晴好天氣里,有機會帶領耄耋老人到戶外觀光游覽拍照,老人都會給以積極配合的。
看心情,安排親友合影。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給耄耋老人拍照片,有幾個特殊的機遇不可錯過:一是生日慶典;二是逢年過節(jié);三是晚輩結婚;四是家添新??;五是孩子升學等。在這些場合,耄耋老人在全家人喜慶的氛圍感染下,往往幸福感、成就感油然而生。此時此刻,按動快門“咔嚓、咔嚓”,閃光燈頻頻閃爍,拍老人照片、拍老人和全家人的合影照片,沒有不成功的。
善抓拍
所謂抓拍:就是在不干涉拍攝的對象的情況下,拍攝那些最自然的影像。抓拍,或者說“搶拍”、“偷拍”,一個特點就是“快”。靜止的東西是不用抓拍的。用了這“抓”字就得抓住拍攝對象瞬間得神態(tài)、表情、動作。用攝影大師的話來說,就是“決定性的瞬間”。
人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大大小小的照相館里都可以看到一些攝影師給顧客拍照片時,往往總是喋喋不休地引導顧客:“笑點、笑點”,但顧客總是笑不出來。其實,優(yōu)秀的抓拍照片不是“逗”出來的。
根據(jù)筆者長期拍攝人像的體會,覺得想要在隨意的生活中拍攝出令人滿意而讓觀賞者震撼的照片,你首先要學會的就是要在任何時候,都要隨身帶著你的相機。有些精彩的瞬間,只會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發(fā)生那么一次。如果身邊沒有相機,那么這個鏡頭也就與你失之交臂了。陜西省觀賞石協(xié)會原會長李饒是位著名的奇石收藏大家,筆者從新聞宣傳的角度出發(fā),一直想給他拍一張名人肖像。一天,李會長收藏到一塊“菊花石”,興奮無比。我一看時機到了,掏出照相機就是一陣“搶”、“抓”,盡管是在逆光條件下拍攝,但由于筆者使用的是光圈優(yōu)先+點測光,照片拍出奇石收藏家李饒的風范。照片拍成后取名《石癡李饒》,先后被《中國地質礦產(chǎn)報》、《陜西工人報》、《三秦都市報》等多家新聞媒體刊用。
(編輯:作家網(wǎng))
上一篇: 故鄉(xiāng)的月
下一篇: 當我走在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