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印記的馬牙石路
來源:作者:李巖時間:2014-12-30熱度:0次
德國印記的馬牙石路
李巖
青島的馬牙路是由于很多方型石頭鋪墊而成的,現(xiàn)在市區(qū)僅有十余條僻靜的小巷尚有遺存,以往整個城市隨處可見的馬牙路在城市改造中陸續(xù)被拆除,其中最著名的要數(shù)一條叫“波螺油子”的盤旋狀小巷,這條馬牙路被拆除之前的照片頻繁地出現(xiàn)在介紹青島歷史老建筑的出版物上。沿著馬牙石路,一直走下去,總會有不一樣的風景。
在德國探親,到處走走看看,發(fā)現(xiàn)了很多馬牙石路。像慕尼黑、法蘭克福、奧芬巴赫、耶拿、魏瑪、斯圖加特、漢諾威、基爾、德累斯頓、愛森那赫、羅藤堡等地,隨處都有鋪就著馬牙石的小路。德國的馬牙石路,讓我想起了家鄉(xiāng)青島的馬牙石路。
其實,一座城市的特性,應該具有多樣性。青島的建筑獨具特色,道路也應該別具風格?,F(xiàn)在青島市區(qū)僅余十幾條僻靜的小巷尚有遺存,分布在福山支路、無棣四路、德縣路、太平角四路周邊、滄口路周邊、嵩山支路、棗莊路附近、金口一路和金口二路之間、黃縣路靠近龍江路附近以及升平路和永清路之間等處。以往整個城市隨處可見的馬牙石路在城市改造中陸續(xù)拆除,其中最著名的“波螺油子”的馬牙石路盤旋狀小巷已經永遠的逝去,令人非常遺憾。
令人欣喜的是,青島將具有百年歷史的馬牙石重新鑲嵌到德縣路上,建成一段百米長的“標本路”。德縣路改造前施工人員將路面的馬牙石人工挖掘出來,放在路邊集中保存。地下管道改造后,施工人員將可以使用的“老石頭”鑲嵌成一段“標本路”,讓經過此地的游客仍能感受到這里的百年老路。據(jù)了解,德縣路改造后,除百米“標本路”外其余全部鋪設降噪瀝青路面。這條鋪著馬牙石的德縣路在青島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了,無論是晴天、雨天還是下雪天,這段路都有著不同的景致吸引著中外游客。
德縣路長200米,寬約七八米,是現(xiàn)存不多的馬牙石路中寬度和長度最大的,也是其中最富盛名的。德縣路始建于20世紀初的德占時期,距今已近百年。另外,福山支路長百米有余,寬4米左右,歷史在80年以上,太平角四路長約80米,寬近4米,歷史不詳,芝罘路長不足50米,寬約5米,建成于德占時期晚期,魚山支路是其中建成最晚的一條道路,約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規(guī)模也比較小。在剩余不多的馬牙石路中,保存最好的要屬太平角四路和福山支路了。太平角四路與其他馬牙石路相比,這條路因剛整修過,表面十分平坦,石塊大小比較均勻,石塊間隙也比較小,腳踩上去感覺十分舒適。太平角四路處于旅游療養(yǎng)區(qū)內,兩側植有多株迎春、耐冬,在這條充滿歷史韻味的小路的點綴下,老青島的那種獨特味道在這里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福山支路是另一條原貌保持較好的馬牙石路。這條路位于康有為故居上方,雖說路長只有百米,但道路蜿蜒曲折,在路兩側隨處可見的叢叢翠竹的掩映下,更顯示出一派曲徑通幽的意味。此處還有大量基本保留原貌的西式建筑,與這條馬牙石路相得益彰。
從規(guī)模上說,德縣路是我市目前最寬最長的馬牙石路,且因位于著名的浙江路天主教堂附近,知名度也是最高的,但細問起來,多數(shù)市民卻不愿意前去觀賞,原因只有一個,周邊環(huán)境實在太差,多處路面被破壞了也沒有修補,毫無觀賞價值。因路邊有一個著名魚市,路兩側到處充斥著濃重的魚腥味和一種發(fā)霉變質的臭氣,路中央則污水橫流、十分濕滑,人走在路上,稍不小心就可能濺上一身臟水。除了環(huán)境差外,因常年遭受載重卡車的重軋,且得不到維護保養(yǎng),德縣路上許多馬牙石被軋得東倒西歪,有些地方的馬牙石還被隨意抽走,形成了一個個洞,車行至此都要十分小心才行。同樣是馬牙石,與福山支路和太平角四路相比,德縣路的成千上萬塊馬牙石的處境真有天壤之別。除了德縣路外,芝罘路的馬牙石被破壞得也十分嚴重,短短幾十米的路面就有三四個坑,市民說的棗莊路、松山路早已被抽掉了馬牙石,代替它們的是普通石板,其中,棗莊路僅剩路邊還有數(shù)塊殘存的馬牙石,讓人還可以依稀看到當年馬牙石路的景象。
青島的馬牙石路建于德國占領時期的19世紀末,至今已有百余年的歷史,德縣路長200米,寬約七八米,是現(xiàn)存不多的馬牙石路中寬度和長度最大的,也是其中最富盛名的。它記錄著歷史的滄桑,也寄托著老青島人的特殊的情結。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