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風(fēng)20141030
來源:作者:齊魯風(fēng)時間:2014-10-30熱度:0次
齊魯風(fēng)2014—10—30 2014-10-29 22:40:34| 分類: 齊魯風(fēng)2014年度見 | 標簽: |舉報 |字號大
中
小 訂閱
刊頭題字——欒明知(高密市朝陽中學(xué))
刊頭照——濰坊 青州 井塘村 鳳儀橋 利民/攝
0——編寫編說
本期刊頭照的石橋等場景,讀者朋友是否眼熟?
這兩天,根據(jù)莫言的同名小說改變的電視連續(xù)劇《紅高粱》正在山東電視臺熱播。這個橋畔的大樹下,就是九兒與初戀情人幽會的地方。電視劇中,說這是高密城外,其實,外景地在青州一個叫井塘的古村。這個村子,據(jù)說因為明朝衡王府的女兒嫁到此村,而修了石橋、圍墻等。隨著時光飛逝,當年衡王女兒居住的儀賓府已不復(fù)存在。但這并不影響游人們遠道而來,尋古探幽。歷史被定格在文獻中,但故事卻在不斷演繹,這就是文學(xué)。文學(xué)的力量不可低估,文學(xué)的魅力貫穿古今。本期刊發(fā)了第五屆寶石文學(xué)獎的獲獎情況,其中不少是我省的作家、作者,讓我們一起努力,繁榮國土資源文學(xué)創(chuàng)作。
1——爺爺和他的車
作者——張海培
爺爺今年七十七歲,有輛他自己的老年代步車。
這其實是他的第二輛車了。如果沒記錯的話,他的第一輛車應(yīng)該是我三歲時買的。那時候,老年代步車還沒有這樣一個專屬的名字,當然也沒有現(xiàn)在這般普遍流行。所以,當爺爺買回來的時候可是特別得意,載著我在院子里轉(zhuǎn)了好幾個圈。
爺爺稱它的愛車為“蹦蹦車”,原因是蹦蹦車一上路就通通直響,又咚咚地跳個不停;若是碰上凹凸不平的路,一顛一顛,一晃一晃,震得人是一起一落,搖搖擺擺。那時候爺爺已經(jīng)退休,我還小未開始上學(xué),所以平日里他總是開著他的車載著我到處玩。每次出發(fā)前,爺爺總會提早十五分鐘下樓,先去車棚推出車,之后開到單元樓門口,涮好抹布,仔仔細細擦拭車一遍;從前座到后座,從車把到車后梁,角角落落沒有一處會被他落下。皮質(zhì)的座位擦完之后都能反射烏黑油亮的光。擦完之后爺爺一定會打開駕駛座的蓋子再檢查一遍油箱,總是要確保它們滿滿的,哪怕只有一點不足數(shù),也會不嫌麻煩地跑到地下室拿回油箱和漏斗來加滿油。出發(fā)前的最后一步是待我上車后用我的專屬“防具”——結(jié)實的軍用棉織帶攔腰緊緊把我綁在座位上確保我再怎么亂動都不會掉下車來。做完這些,爺爺便會心滿意足地沖我笑笑,眼睛瞇成一條縫。高喊一聲“咱走咯”,按著喇叭就出發(fā)了。坐在后面,看著爺爺挺直的腰桿、寬厚的肩頭我就覺得特別安心。
直到讀中學(xué)之前我都最喜歡坐爺爺?shù)某ㄅ瘛氨谋能嚒保谖倚哪恐兴鼊龠^刮風(fēng)下雨都不用愁的汽車百倍。我想去哪里它都能快速又平穩(wěn)地把我送到那里,我無需多行一步路。我想看什么景它都能滿足我,那些街邊的樹那些路邊的人在轉(zhuǎn)瞬間便被能被我一覽無余地捕捉到而我又在轉(zhuǎn)瞬間看到前方新的景。有時,我會抬頭望望湛藍的天還有空中和我同進同退的云朵;會在春天的時候閉上雙眼感受溫柔的風(fēng)拂過面頰;會在下雨的時候故意伸出一只腳被毛毛細雨淋;會在車轉(zhuǎn)彎的時候伸出手來給后面的車指示方向。我喜歡這一切,這是坐在后面的我的小秘密,爺爺是不會知道的。但是,有天爺爺卻嗔怪我說別把手腳伸出去,小心開過來的車把你手和腳給刮了!喔,原來他是知道的?他會從后視鏡里看到我的啊。
后來,我開始讀中學(xué),功課忙了,也不會在星期五下午放學(xué)后直接坐爺爺?shù)能噺某菛|到城西回他家。爺爺這時候卻又換了一部新的車,這部新車可是比之前的高級多了,乍一看還真像一輛小型轎車,不過是三個輪子的。爺爺重操舊業(yè)繼續(xù)接送孩子,不過這回是讀小學(xué)的弟弟。弟弟的學(xué)校就在爺爺家附近,步行也就十分鐘的樣子,但爺爺還是每天堅持開車接送弟弟。弟弟說,爺爺每次開車可叫一個猛,每每看到有人不守規(guī)矩阻礙他的路,他就會嘟囔一句再猛地一掛檔直超過那人,往昔當兵的熱血風(fēng)范是絲毫不減。弟弟又說,爺爺雖然開得猛卻也開得穩(wěn),他坐在上面是絲毫不緊張不害怕。
但是,家中的其他人可不是這么想的。自從爺爺買了這輛車之后,刮刮蹭蹭的小事故可是發(fā)生了不少。每次我們好說歹說勸他別再開的時候,他先是彎著嘴角點著頭耐心聽你說,然后不多時就一揮手,頭也不回地走了,邊走邊用他那家鄉(xiāng)話不屑地說:“嗨,沒事兒沒事兒.....”,好像之前我們講的話一句都沒聽進去。反復(fù)幾次勸不動他,我們也作罷,但是從此之后每逢他開車奶奶是一定要陪著他的。
高二暑假為了方便上補習(xí)班就住在爺爺家。他連午覺都不睡還是要開車送我去上學(xué)。其實我是很不情愿的,一來他年紀大了,耳背眼花的,晌午太陽又毒辣,實在不適合開車;二來我都讀中學(xué)了還被爺爺當成小朋友送去上學(xué),給別人看見了得拿來說笑了。我同爺爺講時,他定睛看著我,笑笑說:“怎么了,嫌丟人啊”,打趣的話中卻掩飾不住悵然與失落;之后我又解釋一番,他便變得不耐煩,眉頭一蹙,嘴角下拉,一瞪眼就說:“聽我的,這么熱的天你坐什么公交車。我送你!”拗不過他,奶奶也就跟著一起送我。
即使車廂里有風(fēng)扇,爺爺還是不住地往外冒汗,汗珠順著頭發(fā)凝集又一滴一滴急促地向下淌,他的白色汗衫不出一會就被浸濕了。奶奶在一旁大聲提醒爺爺開慢點,爺爺一邊應(yīng)著一邊卻是自信心十足,掛檔加油毫不猶豫地前進。爺爺邊開邊對我說:“培培啊,等著爺爺開著這個蹦蹦車送你去上大學(xué)吧?!蔽覜]答應(yīng)他,笑著說:“我還不一定在這里上大學(xué)呢,我可是要去外地的,到時候你還能開著送我???”爺爺聽后,輕輕嘆口氣,象是自言自語:“是啊,等你成大學(xué)生就出息啦,爺爺老了送不了你啦.....”我抿了抿嘴,想說點什么卻又說不出來。我望著他,還是挺直的腰桿只是有點駝背;還是寬厚的肩頭只是沒那么結(jié)實;曾幾何時黑中帶幾縷白的頭發(fā)變成了黑白參半。
如今,我讀大學(xué)了,是在離家三千多公里的地方。爺爺自然是沒法開著他的車送我。我每次放假回爺爺家的時候,會先在院子里看看他的車。他似乎是不經(jīng)常開了,車停在角落里,車頂落上一層灰。我擦擦車,心里想:時間慢點走吧,讓他和他的車一直向前行。 (香港教育學(xué)院)
2——尊嚴
作者——張世奇
幾場降溫,濰河畔的秋天越來越深沉,就像是經(jīng)歷過歲月滄桑的老人,越來越平靜安詳。
每次回老家看望父親,總喜歡跟父親聊起我原來熟悉的人和事。只有這樣的話題,才能讓平日里沉默寡言的父親,滔滔不絕地說起來。
農(nóng)村的夜晚清純而靜謐,與父親躺在土炕上,我喜歡問起那些在困難時期曾經(jīng)幫助過我們的人。如照看過弟弟妹妹的鄰家李氏老奶奶是何時去世的?與母親一起搭幫干活的于大娘幾個兒子過得怎樣?對大娘孝順嗎?我記得咱經(jīng)常向西鄰的李奶奶借白面,一次借一瓢,李奶奶身體還好吧?一連串的問題,答案都清清地裝在父親的腦子里。
父親如數(shù)家珍,緩緩地,有時也有些許激動,聲音有點震顫地一一講述開來。話匣子一旦打開,就忘了時間,不關(guān)乎墻上的老掛鐘敲了多少下,有時我睡著了,父親還在自言自語,有時我還想等著聽下句,他已經(jīng)響起了鼾聲。
父親已近八十歲了,記憶力明顯不如從前。不過,對曾經(jīng)獲得的幫助,他的記憶就像能穿越一樣,準確得驚人。
我兄妹五人,加上父母共七口之家,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也算個不小的家庭。家口多、孩子多、勞力少、學(xué)生多,基本上年年吃不上生產(chǎn)隊里的“平均數(shù)”。全家人勞作一年,年底生產(chǎn)隊算盤一響,大榜一張,不但分不到一分錢,還得向隊里倒找錢。盡管母親精打細算,全家省吃儉用,即使口糧是地瓜干子窩窩頭,也有不接續(xù)的時候。青黃不接的季節(jié),母親東家借了西家借,來填飽我們這些咕嚕咕嚕亂叫的肚皮。
然而,就是在自家這樣困難的情況下,我家還大方地救濟過一個“乞丐”。
那是一個夏天的傍晚,我們?nèi)艺谠鹤永锍燥?。突然聽到開門聲,一個男人徑直來到了飯桌旁,正好站在我的對面。全家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他。借著暗淡的月光,我看到這個男人也就是四十歲左右。手里提著一條半米左右長的布口袋,頭略低,表情有些扭曲,低聲對站起身來的父親央求說:“伙計,幫個忙,家里還有幾個孩子,實在是揭不開鍋了,白天真是不好意思”。說完,他又把目光轉(zhuǎn)向了母親。母親什么也沒說,拿過布袋進了屋里,不多時就提了鼓鼓囊囊的袋子出來。
“兄弟,沒有好的,窩窩頭,先湊合兩頓吧”。說著就遞到了男人早已伸出來的雙手里。
“謝謝,謝謝!”,那男人彎了腰連連鞠躬。
那天傍晚,我家恰好新蒸了一鍋窩窩頭,母親一下子給這個男人拾上了上了大半鍋。要知道,半鍋窩窩頭,對當年我們這個貧困之家來說,是多么重要。白天有“要飯的”來,一般就是給他們半個,頂多給一個。這次母親出奇地大方,我們有些不解。
父親解釋說:“我們難,他家肯定比咱還難,要不是沒有辦法了,隔著這么近,一個大男人怎么好意思開口要飯,男人膝下有黃金??!”
事情一晃過了近40年,我很好奇當年還是中年現(xiàn)在應(yīng)該步入老年的那個“要飯的”父親以及他的子女過得怎樣了。盡管問了多次,父親都說不記得這件事了。
當下,有人不見得是真貧窮,而是以乞討為職業(yè),以做作的“凄慘”的街頭表演,甚至動用現(xiàn)代化的網(wǎng)絡(luò),博取人們的同情和救助,使得善良常常被欺騙和詭計蹂躪;也有人為了彰顯自己的“善名”,高調(diào)“濟世”,同樣借助現(xiàn)代化的影像和網(wǎng)絡(luò)媒體,一次次地把受助者心底的傷痕撕開,暴露在公眾面前,無奈和自卑稀釋著感恩的意念,以至于有人因受助者的“冷漠”而不再“行善”。
每次看到類似的新聞,就會想起父親母親,想起那位乞討的父親。尤其自己也到中年,更能體會他們的善良仁慈和處事的智慧。人不僅僅為活著,而是要活得有尊嚴;給他人幫助后,至善就是幫助他維護尊嚴。
如果有人問你曾幫助過誰,也許“不記得了”,就是最好的答復(fù)。
(昌邑市國土資源局)
3——父愛如山系列散文之29
父親和他的小棉襖
□ 馮連偉
俗話說,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因此,父親的兩個女兒——我的大姐和二姐便成了父親貼心貼肺的小棉襖。
大姐出生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是父親和娘婚后六年才有的第一個孩子。對父親來說,婚后這么久才實現(xiàn)了當?shù)脑竿瑢Υ蠼愕膶氊惡驼鋹凼强上攵恕?br> 父親在世時經(jīng)常對我們說:“男人只有當了爹,才真正成熟了,因為有向你要吃要喝的了?!奔珙^有擔子,心中有責(zé)任,真正成熟起來了的父親在心里卻始終多了一份對大姐的愧疚,因為,作為長女,大姐過早承擔起了家庭的責(zé)任。
上世紀五十年代,是剛剛建國、百廢待興、人民生活水平還較為貧困的時代。隨著國家公私合營政策的實施,父親成了湯河供銷社的一名職工,家中只有母親一個人掙工分,于是,9歲的大姐,除了替母親照顧相繼出生的大哥、二哥外,沒有上過一天學(xué)的她,就開始參加生產(chǎn)隊的勞動了。
父親的愧疚就從那時開始的吧。因此大姐出嫁時,父親應(yīng)該是傾其所有了,即使這樣,也不過是給大姐置辦了一個箱子,兩身衣裳。出嫁后,父親更是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步行來回30多里路去看望大姐。然而,大姐從未抱怨過父親,而是對父親倍加孝敬。
大姐出嫁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那時還是人民公社化時代,同許多人一樣,大姐家的生活水平也比較低,但大姐總是千方百計地給爹娘送些好吃的東西。印象中大姐送過“六月六”的大禮:一次要送一簍的白面饃饃、面魚、面兔等;平時給父母送一些燒餅、油條、雞蛋等;常年要給抽煙的父親送一些質(zhì)量上乘的旱煙葉。
大姐始終是爹放不下的心頭肉,因為大姐婚后接連生了四個女兒,在重男輕女的農(nóng)村,大姐為此吃了很多冤枉氣、受了很多苦。大姐為了少讓爹娘擔心,從不在爹娘跟前訴說自己的委屈。有一次和姐夫吵架后實在忍無可忍了,抱著外甥女領(lǐng)著兩個大外甥女步行到了娘家,一向與世無爭的父親默默蹲在院子里抽煙流淚。然后,他把大哥二哥叫到跟前說:“你姐從小就沒享過一天福,現(xiàn)在因為生了幾個丫頭又吃了這么多氣,你們一定要好好待你姐,要讓你姐知道只要有爹、有你們親兄弟,沒有過不去的坎?!?br> 后來大姐終于生了個男孩,外甥女們逐年長大,大姐的日子好過多了,到父親去世的那一年,大姐的大女兒已經(jīng)開始參加高考了,但父親對大姐還是格外的惦念。
我考上大學(xué)的時候大哥給了一塊自己戴過的手表,后來我參加工作后就把這塊手表給了父親,這也是節(jié)儉了一生的父親身上最值錢的物品了,在他去世的那個夜里,他把這塊手表從瘦瘦的手脖上摘下來,送給了大姐。
父親去世送殯的日子里,大姐不知道哭昏了多少次,此后每次給父親上墳,大姐都要買上好多好多的貢品跪哭在父親的墳前,其情之切其悲之深感天動地。
我二姐出生的時候,父親已經(jīng)有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二姐來到這個大家庭,讓父親有了一雙兒子和一對女兒。
大姐出生以后,父親因為公私合營的政策成了一名“公家人”;二姐出生的時候,父親又因為國家經(jīng)歷了三年經(jīng)濟困難精簡公職人員回村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大姐因為家中沒有勞動力過早地開始參加生產(chǎn)隊的勞動,二姐出生以后,父親開始回村參加生產(chǎn)隊的勞動掙工分,因此,二姐的成長環(huán)境要好于大姐。
二姐作為父親的小女兒享受了更多的父愛,特別是大姐出嫁以后,二姐在家中的地位猛增,在父親的心中也成為快樂之源。當二姐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時,一向不愿操心的父親對娘說二姐的婚事要由他說了算,父親立志要給二姐找個離娘家近的婆家——“將來老了、生個病不能動了,兒子們笨手笨腳的指望不上,兒媳婦不好意思指使,二姑娘安家離得近一些,可以見得多一些。”
按著父親的意愿,二姐的婆家就選在了父親擺水果攤所在的村莊。父親給二姐找的夫婿是個高中畢業(yè)生,性格溫順,但缺乏闖勁,二姐的日子也過得比較緊巴。父親既因把二姐嫁到離家比較近、可以天天看到而欣慰,也常常為二姐生活窘迫而不安,他所能做的,也就是常常給已出嫁的女兒少許的經(jīng)濟資助。
對二姐來說,每天都可以看到自己的父親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很多出嫁后遠離爹娘的女兒常常為回去探望父母而需要準備很長時間,而她卻比在娘家時更方便照顧自己的父親。出嫁以后,二姐便負責(zé)照顧父親的生活:無論是刮風(fēng)下雨,無論是酷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日,渴了送水餓了二姐送飯,刮風(fēng)下雨二姐給送雨具。用父親的話說:養(yǎng)了五個兒女,沾光受益最大的就是二姐。
光陰的河水,從樹葉上,從泥土里,從鋤頭,從酒碗邊,從炊煙里流淌下來,如一道道溪流。而父親,在車站旁的水果攤一呆就是十二年,而這十二年,竟成了二姐回憶的財富,那小小的水果攤,更是她幸福的一隅!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當父親一場大病離開了人世再也不能去擺水果攤了,全家人悲痛萬分,而二姐的悲傷和失落更是無以言表。父親剛住院動手術(shù)時,二姐還盼著父親康復(fù)后再去擺水果攤,但這成了她再也未實現(xiàn)的愿望。
父親得的是食道癌,二姐一直后悔是自己對父親照顧不周造成的。父親出院后主要躺在床上,每次二姐去看望他時,父親總要讓二姐把他賣水果用的秤給他擦干凈,多次給二姐表示還要再去擺攤。
父親手術(shù)后的身體一直很虛弱,他也意識到在世的日子可能不長了,便想把自己積攢的一點“私房錢”留給二姐。遺憾的是父親去世的夜里,二姐因為到城里叫我而沒能趕回去見父親最后一面,父親積攢了一生的幾百塊錢一直給二姐說留給她的一點“甜頭”沒能親手遞給二姐。
父親去世后,洪瑞車站旁再也沒有了馮老頭擺的水果攤;父親走了,對二姐來說,過去幸福的水果攤物是人非,當習(xí)慣性地收拾飯菜準備去車站時,猛然想到慈父已去,那里已沒有自己的親人,她是多么想哪怕再給她一次機會,讓她能夠把她親手蒸的白面饃饃和一盤炒肉丁送給父親,一邊幫父親整理水果攤、一邊看著父親香香地吃自己親手做的飯菜,特別是父親吃完飯后,如果沒有顧客,從腰間拿出旱煙袋再抽上一袋煙,滿意和幸福溢滿父親的心頭,可這已成為永遠不可能再現(xiàn)的愿望。想想已逝的父親,痛苦和悲傷涌上心頭。聽二姐說,從父親生病住院到父親去世好長一段時間,二姐不敢去車站旁。
有哲人說,死亡是一個人的生命在時間之外的延續(xù)。其實,人的一生,就像和生命的本身那樣無常,充滿了未知。許多美好的東西,都是容易碎掉的,但親情卻會永恒——歲月可以帶走一切,但父親與他的“小棉襖”女兒的真情,卻永遠存在歲月的枝頭,存放在我們的心間。
4——第五屆寶石文學(xué)獎在京頒獎
本報訊 10月25日,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xié)會第五次代表大會暨“梵思汀”杯第五屆寶石文學(xué)獎頒獎典禮在北京隆重舉行。會議以習(xí)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dǎo),總結(jié)了國土資源作協(xié)五年來的工作,部署了今后五年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工作,并選舉產(chǎn)生了陳國棟等13人組成的第五屆主席團,頒發(fā)了“梵思汀杯”第五屆寶石文學(xué)獎。
第五屆寶石文學(xué)獎評獎工作于2014年1月啟動。該獎是我國國土資源題材文學(xué)作品的最高榮譽獎項,迄今已舉辦四屆,對繁榮國土資源文化、培養(yǎng)國土資源作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按《寶石文學(xué)獎評獎條例》,該獎項仍由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xié)會與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辦。經(jīng)終評專家委員會評審,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xié)會四屆十一次主席團會議審定通過,以下作品為第五屆寶石文學(xué)獎獲獎作品:
小說獎
1. 地產(chǎn)魅影 劉宏偉
2. 陽光滿地 裴建平 胡躍飛
3. 路南路北 馮炬明
4. 拆遷協(xié)議 何學(xué)彬
5. 走平遼 趙延慶
詩歌獎
1. 蘇北記 黑 馬(馬亭華)
2. 地平線上的火車 馬 行(馬利軍)
3. 風(fēng)的形態(tài)寫在草上 劉將成
4. 金家壩 鐵夫(朱以品)
5. 巴地蕩千觴 胡禮忠
散文獎
1. 另一半中國史 高洪雷
2. 一枕清霜 夏磊
3. 月滿鄉(xiāng)心 秦錦麗
4. 回望故鄉(xiāng) 鄧強
5. 大地語文 石紹河
報告文學(xué)獎
1. 生死大營救 梁守德等
2. 生命在大地上閃光 馬亮 陳國章
3. 海洋六號 楊勝雄
4. 地礦手記 鄭金蘭
5. 小秦嶺找金人 武國柱
評論獎
1. 終南漫筆 楊廣虎
2. 2008,詩歌離心靈最近 范宗勝
劇本獎
1.沙漠情深之五月花開 卓瑪達娃趙思捷
2.國土所長和一個女人 孟廣友 張昌全
3. 十八億紅線 黃世英 梁守德
小說提名獎
1. 蔫子李三 于學(xué)軍
2. 軟肋 安 勇
3. 恰同學(xué)中年 武玉強
4. 與娟子的對話 鄒 蓉
5. 眷念藍土 張 靜
詩歌提名獎
1. 背靠親人和萬物 翟營文
2. 銅仁詞典 尹嘉雄
3. 在大地上行走 汪 洋
4. 一夢經(jīng)年 徐 源
5. 一樹槐花 潘新日
散文提名獎
1. 青苔 陳 武
2. 住進一粒糧食 宋長征
3. 農(nóng)諺里的村莊 李 汀
4. 山居羊跡 徐春林
5. 我的土地我的村 劉光富
6. 陌上花開時 葉淺韻(魏彩瓊)
7. 生命如花 周良宗
報告文學(xué)提名獎
1. 非常突破 陶 琦
2. 觸摸古丈密碼 龍回仁
3. 高聳的生命之峰 李現(xiàn)文
4. 上善若水 吳文峰
5. 驅(qū)龍甲瑪 張建華
6. 火紅的希望 周飛飛
評論提名獎
小小說創(chuàng)作啟蒙 趙福海
附:第五屆寶石獎終評委名單
雷達: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委會委員,中國當代文學(xu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小說學(xué)會常務(wù)副會長
李炳銀:中國報告文學(xué)學(xué)會副會長,《中國報告文學(xué)》主編
梁鴻鷹:中國作家協(xié)會創(chuàng)研部主任
葉延濱: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詩歌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詩歌學(xué)會副會長
常江: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中國楹聯(lián)學(xué)會名譽會長
仝曉鋒: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電影與影像藝術(shù)系副教授 (文文)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