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的正義真的需要用生命來做代價嗎
來源:作者:向衛(wèi)華時間:2014-12-21熱度:0次
美國大法官休尼特有句名言:“正義從不會缺席,只會遲到!”但就“呼格吉勒圖案”,筆者想問:遲到的正義真的需要用生命來做代價嗎?
據媒體報道:1994年“4.09女尸案”認定呼格吉勒圖為兇手后,當?shù)鼐诫S即宣布案件告破,61天年僅18歲的呼格吉勒圖被執(zhí)行槍決。2014年12月15日上午,內蒙古自治區(qū)高院對“呼格吉勒圖案”作出再審判決,宣告原審被告人呼格吉勒圖無罪,并向其父母送達了再審判決書;內蒙古自治區(qū)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趙建平向呼格吉勒圖父母表示“真誠道歉,對不起!”
是的,正義沒有缺席,但是遲到了;并且這種遲到還是呼格吉勒圖用年僅18歲的生命換來的。死難者的悲劇令我們揪心!此時,如果美國大法官休尼特還活著的話,不知還會說出怎樣的名言?
近來,媒體不斷披露冤假錯案,如趙作海冤獄案,王本余冤獄案,李懷亮冤獄案,佘祥林殺妻案,張高平叔侄強奸案……令人欣慰的是,趙作海等人比呼格吉勒圖“要幸運的多”,畢竟沒有走上不歸之路,在蒙冤獄數(shù)年后終于獲得了自由,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得以實現(xiàn),雖然遲到了,但還是來了。遲來的正義當然還是正義,但是,我們難道不應該反思:為什么會遲來?難道不更應該反思: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錯案?如果正義遲到得太久,以至于錯過了一個鮮活的生命時,正義又如何體現(xiàn)?人死不能復生,遲到的正義對于已逝的生命,又有什么意義?
“我淚水涔涔,卻不是為了個人的不幸?!惫P者不是學法律的,對法律也沒有什么研究。但是,筆者總是愛想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為什么會發(fā)生冤假錯案,難道在那個環(huán)節(jié),那個方面出了問題;問題出在那里,能不能找到,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好不好解決;要不要防止,如何健全我們的防止機制,是司法問題還是觀念問題,是體制外還是其它的問題,還是實體問題或程序問題;在構建和諧社會,實現(xiàn)法治的今天,有沒有現(xiàn)實意義,意義何在?對冤假錯案的制造者不應該追責嗎,那么又該怎樣追責呢?如此高昂的代價真的是不可避免嗎?
馬克思說過,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經,司法及法治的終報關懷是尊重人、關懷人、保護人,實現(xiàn)人的價值。正義不僅要實現(xiàn),而且應該以一種看得見的方式實現(xiàn)。通過“呼格吉勒圖”案這個用生命作代價換來的遲到的正義,“國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人權”的法治原則再次昭顯在人們面前,當法治原則缺席時,個體的裁決似乎只能交由命運與偶然性。一次不不公的司法判決比多次不法的行為害尤烈!因此,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應該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也需要我們每一人努力。
“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千萬不要讓遲到的正義錯過生命的列車!
地址:湖南省古丈縣紀委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