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打白骨精
來源:作者:陳希瑞時間:2014-03-27熱度:0次
老市長退居二線,一直賦閑,好歹市委為他安排了個調研員的閑職,以發(fā)揮他的余熱。
這天,市委轉給他幾封群眾來信,讓他抽空到下面走走看看。
據(jù)蛤蟆灣村村民來信反映,上邊的扶貧項目、惠民工程,到了下邊,就成了唐僧肉,被截留、挪作他用;或者變成形象工程,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來信的最后,還特意加上一句:誰來棒打白骨精?
看罷信件,老市長摘下老花鏡,重重地嘆了口氣。他想,這種惡習,已成痼疾頑癥,要想根除,絕非一朝一夕之事。但他還是決定,親自去蛤蟆灣走一趟,實地查看,實地調研一番。
蛤蟆灣村,是本市有名的貧水區(qū),常年靠天吃飯。正是基于這種情況,市政府拿出50萬專項扶貧資金,為該村不光開挖出一處大平塘,還拉上了農灌,確保農民增產增收。
正是春耕大忙季節(jié),村民們正忙著抗旱,忙著搶澆小麥。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季節(jié)不饒人呀。今年雨水稀少,以至于發(fā)生了嚴重的春旱。蛤蟆灣,更是讓人頭痛。不過,有了大平塘和農灌,情形總該好些了吧。
老市長的車,在蛤蟆灣村村前的公路上停了下來。抬眼望去,果然有一處不小的平塘,老市長走過去一看,早已經干了個底朝天。今年大旱,大平塘早就干涸了,村民只好采取井中打井的辦法,尋找水源,以解燃眉之急。平塘底下,正有一臺抽水機抽水澆地,長長的塑料管子,蜿蜒數(shù)百米,伸向遠處。市長知道,眼下農民澆地,普遍采用這種塑料管子節(jié)水灌溉方式,很實用的。
老市長走過去,與正在看守機器的一位老者攀談起來。
原來,老者家里種了十多畝麥子,澆第一遍時,平塘里還有水,由于持續(xù)不下雨,地干得厲害。澆第二遍時,平塘已經干了,只好找挖掘機在平塘底下,開挖了一個窩子,這才尋到了水源。大家見狀,紛紛行動,在平塘底下各自為戰(zhàn),開挖窩子,眼下,平塘底下已經挖遍了,四處遍布著大大小小十幾個窩子,就像老鼠掏出的洞口一樣丑陋。
老農不知來者什么身份,就把自己知道的情況,全都說了出來。老市長這才知道,這處大平塘,原來是蛤蟆灣村村民,常年拉土蓋房形成的一處占地七八畝的大坑,鎮(zhèn)村頭頭們出謀劃策,派出挖掘機稍加整理,水泥砌邊,搖身一變,就成了扶貧工程。簡直就像白骨精,搖身一變,就變成了俊媳婦(至于誰來棒打白骨精,鬼才知道)。至于大筆的扶貧款項,鬼才知道干了什么。
不是早就拉上農灌了嗎?地頭上那一個個水泥小屋,不就是水龍頭嗎?旱情這么嚴重,為啥放著不用?老市長伸手指指田間地頭的一個個水泥小屋,疑惑不解地問。
那還不都是拿大奶子哄小孩的把戲?那還不是糊弄上邊撥款的把戲?老者苦笑笑。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老市長大惑不解,更是一頭霧水了。
怎么回事?那一個個水泥小屋,看起來還真像那么回事,其實,里面干脆一滴水也沒有。有的村子,也都砌起了水泥小屋,不用說水,就連水管也沒有,就像唱的空城計!老者忿忿地說,如今的官兒,有幾個是干實事的?雷聲大,雨點小,還不都是耍花把式的!什么惠民工程,好看不中用,欺天欺民呀。就像白骨精,變來變去,還不都是一把老骨頭?
看來,政府的好心,變成了唐僧肉,都想啃一口哪!
想到這里,老市長的心,一下子沉了。
再看看老者澆地,所采用的這種塑料管子節(jié)水灌溉,水管子長長的,由于跑、冒、滴、漏,從水源到田間地頭,遙遙數(shù)百米,出水就變得很慢了,真正流到地里的水,就大大縮水了。
想到這里,老市長若有所思,仿佛一下子明白了什么,不由地長嘆一聲。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