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祭
來源:作者:常霞時間:2014-02-19熱度:0次
春節(jié)臨近,母親讓我出門前祭祭車。
傍晚時我開車回了老家,一個充滿童趣鄉(xiāng)土氣息濃厚的村莊。
我家的老屋在村子?xùn)|頭,排房在中間,臘月二十七是年前的最后一個“花花集”,賣年貨的攤位都延長到了老屋的路口,我從村外停住車,穿過趕年集的人群朝家走去。
院子里跑著兩只大大的花公雞,那是父母為我和弟弟的車準備的祭品。它們昂著高高的頭,以主人之態(tài)打量著我這個不速之客。庭院打掃的干干凈凈,電動車、三輪車、加上兩只搖頭晃腦的大公雞顯得狹小了些。
父母住在東上首的房間里,得知我回來所以爐火燒的旺旺的,爐子一頭坐著水壺,一頭煨著水鍋,鍋里餾著給我準備的包子。
父母說要等天黑祭車,他們先忙著給我準備晚飯,我穿過客廳來到我的臥室。父母房間后面就是我的房間,這還是九七年蓋的房子,那時我學(xué)習(xí)工民建專業(yè)剛畢業(yè),正好所學(xué)一用:主房是四間,客廳兩間在中間,東西兩頭各加一道墻隔成四個臥室,爺爺奶奶住東上首,父母住西上首,我和弟弟分別住在他們的后面這間。我推開門,床上只鋪了木板,被褥都堆積在櫥柜里,寫字臺上落滿灰塵,墻上還掛著我兩張青澀的照片,撐著洋傘,穿著白紗,淺淺的笑著。那時的我常常躺在被窩里,把臺燈壓的低低的,偷偷的看書,直到前屋的奶奶催我怎么還亮著燈,那時奶奶還在。我關(guān)好門,沒有讓父母看到,迅速回到他們的房間。
隨著我和弟弟把工作和家安置在縣城,父母一直跟隨我們照顧孩子,回老家的次數(shù)也越來越少,但有一點他們?nèi)詧猿郑耗耆乩衔葸^除夕。弟弟要跟著回老家“請祖”祭拜,大年初一在整個村子磕頭拜年,少一樣他們都不樂意。自從我們成立了小家,每到年節(jié),他們總會叮囑一些習(xí)俗給我們:如何請祖、拜祭、上供、行禮,飲食上的講究布置等等,這些東西不完全迷信,像風(fēng)俗,像家風(fēng),他們從爺爺那里繼承下來,又傳遞給我們,一代代血脈相承,一代代的親情延續(xù),老一代也說不出什么高深的理由,年輕一代誰也不敢破壞這些習(xí)俗。記的小時候每次吃餃子,奶奶都是把第一碗端到灶屋外讓“灶王爺”先吃,那是盼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后來母親跟著做了,再后來我也跟著做了,正是有了老一代人的祈禱和盼望,年輕一代人傳承和努力,才有了如今家和人旺平安祥和的團團圓圓。
我這次回來祭車也算是為了完成母親的心愿。當母親提出要給我的新車祭車時,我毫不猶豫的就答應(yīng)了,那是父母盼兒女出行平安的祈禱,只有兒女們的平安,家才祥和安穩(wěn),這也是作為兒女的我的期盼。 天黑下來,父母殺了那只昂首的大公雞,貢品擺著車前,染上一注香,磕頭拜祭。整個過程他們做的那么認真虔誠,絕不是他們復(fù)雜了這個事件,也不是他們組織、編制起來的這個陳舊落伍的過程多余,而是對兒女永沒有放松的心!母親操勞大半輩子,多一件這樣的事絕對是她樂意的,她沒有不舍和嫌麻煩,就看這兩只大公雞每只足有六七斤,我甚至有點自責自己平時忽視了對父母的孝道說的大做的小。我慶幸沒有拒絕他們要祭車的要求,父母的開心就是我的孝心,他們的安心就是我孝道,何需天大的道理呢!
忙完這一過程,我告別父母驅(qū)車回縣城我的家,我心里沉沉的。有誰知道老家的老屋從沒走出我的記憶?那里有爺爺奶奶的影子,有父母辛勞永遠對兒女的牽掛,雖然我們這一代遠離了老屋,但我們也在慢慢的記憶祭祖、傳承祭祖,我們從骨子里沒有放棄這些祖輩們流傳下來的非封建的傳統(tǒng),我們要孝敬健在的老人,不讓她們有兒女卻享不到天倫之樂,我們要撫育年幼的孩子教導(dǎo)她們老屋的傳統(tǒng),不是迷信,不是封建,那是祖祖輩輩盼望人丁興旺團圓祥和的心愿!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