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被當做座右銘讀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名匾,一塊被當做案板使用了一年又一年的黃楊木刻,一塊被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生前欣題的匾額典范……
那就是姥姥家的《留余匾》,現(xiàn)存于河南省鞏義市康百萬莊園,為中華名匾之一??蛋偃f莊園和四川劉文彩莊園、山東牟二黑莊園并稱為中國地主三大莊園,且康百萬莊園是三大莊園之首。
“進入康百萬,先看留余匾”。但是至今我還未去過,甚是遺憾。有此深刻的印象,皆是拜讀了康樂舅舅所著的《母親的祖宗十八代》一書,姥姥康春芳就是康家十八代6個子女中的長女?!傲粲嘭摇笔强导业膫骷抑畬?,是康家祖先嘔心瀝血給子孫立下為人處世的座右銘,是康家老一輩、老老一輩們運用“留余”之祖訓來啟示年青一代如何做人、為事。
全匾共計174個字,除標題“留余”二字為篆書外,其余為字體流暢的行楷。其內容為:留耕道人《四留銘》云:“留有余,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余,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余,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余,不盡之福以還子孫?!鄙w造物忌盈,事太盡,未有不貽后悔者。高景逸所云:“臨事讓人一步,自有余地;臨財放寬一分,自有余味?!蓖浦?,凡事皆然。坦園老伯以“留余”二字顏其堂,蓋取留耕道人之銘,以示其子孫者。為題數(shù)語,并取夏峰先生訓其諸子之詞以括之曰:“若輩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盡而已”。該匾是同治年間進士?,u所題,做于1871年,已有100余年歷史。是康家訓示家中子弟的家訓匾,是儒家“財不可露盡,勢不可使盡”中庸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
民諺有云:“頭枕涇陽、西安,腳踏臨沂、濟南;馬跑千里不吃別家草,人行千里盡是康家田!”。從這些方面可以想見其富裕的程度。過去有句老話“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世”,而康百萬家族,從明代到現(xiàn)代有功名的人物有412位,上自六世祖康紹敬,下至十八世康庭蘭,一直富裕了十二代,400多年。康百萬為什么能夠富十二代?一個封建舊地主,如果沒有很好的傳家理念,不會這樣財富不斷并且民怨極小。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康百萬家族的輝煌?原因也許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與康家有這樣一個家訓分不開的,二個字——“留余”。
康家如此有錢,其祖先卻留下遺訓,一夫一妻,不許納妾;康家注重教育,請最好的教書先生開設私塾,甚至連廁所內也放有書案,擺著筆墨紙硯,告誡子弟充分利用一切時間學習;康家不露富,不鋪張,就像他們蓋的宅院,雖然高大寬敞連成一片,但外表卻很簡樸厚實,并不金碧輝煌;他們富而講理,不欺壓百姓,一進康家大院便見到一口葉氏井,據(jù)說康家擴建住宅時買了葉家的地,但是葉家賣地不賣井,所以康家一直允許人家來打水,世世代代承認井是人家的,連名字都不改……這就是“留余”的家訓。
“器滿則盈、物極必反”,康氏家族對這種樸素的辯證法的認識,源于對生活的深刻領悟,也是幾代創(chuàng)業(yè)者從成敗中總結出來的處世準則。萬事留有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果能輕輕松松地做到,康家也不會將其作為家訓,代代相傳。這一家訓不僅教育了一代一代的康氏后人,對于現(xiàn)代的人來說,也是一個心靈的指引。惟有這種包容心、忍讓心、感恩心,才能可持續(xù)發(fā)展,才能造福后人。因此在社會競爭激烈而殘酷的今天,“留余”思想就顯得尤為可貴。
“留余”,從四個方面要求自己的后人:一是要很好地應用自己的技能特長,不要窮盡其用,而應“不盡之巧”還給大自然,以求人與自然、人與資源的和諧平衡;二是正確對待“俸祿”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工資”,不要把俸祿全部用盡,而應把花不完的“俸祿”還給朝廷和社會,報效國家,以盡臣民之忠;三是要正確對待自己賺到的錢財,把“不義之財”在適當?shù)臅r候還給百姓;四是要正確對待子孫,不窮奢極欲,不要享盡榮華,這樣就可以把福氣祥和持久地留給子孫并延續(xù)下去。
現(xiàn)代的很多人,急功近利,唯恐不能“享福”,用各種不法手段過著奢華糜亂的生活,自以為是幸福,到頭來不是一場空,就是被法律禁錮,不得翻身。
“留余”匾給我的啟示是:你的欲望少一點,給自然、社會、別人和自己的子孫留一些,這樣的活法就會使自己活得很輕松??蛋偃f家族之所以能成“百萬”家業(yè)、能使“富貴”長久,要領就是“留余”。其實人生的價值又何嘗不是“留余”呢!
姥姥今年95的高齡了,一生勤儉樸素,非常低調,很少有人知道她竟是當年著名康氏家族后代,就連她的子女也知道的很少,至今她的名字還刻在康百萬莊園的族譜上。康家這些輝煌留史的故事,如果不是康樂舅舅寫出來,我們至今也不會知道,其實這就是家訓“留余”的體現(xiàn),低調、內斂,不張揚。
好的家風、家訓是一個家族歷經(jīng)歲月的沉淀,世世代代的相傳,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優(yōu)良的風氣,是一種讓后代繼承人立身于社會,讓后代繼承人終身受益的品質。
“留余”思想博大精深,并隨著時代發(fā)展不斷注入新的內涵;“留余”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書,開卷有益、耕讀世家;“留余”是一個永遠都講不完的故事,指引著人們,把這個“昌家之道”、“富民之路”發(fā)揚光大,一代又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