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豫河情殤
來源:作者:許立春時間:2013-09-20熱度:0次
守望家園
唐豫河情殤
我家住在唐豫河的陰岸,唐豫河的水養(yǎng)育了我的成長,她伴我度過了快樂的童年,如今,每次回家,站在唐豫河岸,總會發(fā)出無盡的感慨和惋惜,河水干涸了,蘆葦也沒有了,河邊雜草叢生,常常還躺著很多農(nóng)藥瓶子,稀有的水面上飄著很多浮萍,讓人不堪入目,唯有那低矮的河床還能證明她的存在。
聽老人們說過,唐豫河是漣水人的救命河,漣水縣唐集一代是低洼的盆地,每到多雨的夏季,那一帶地方就變成了澤國,農(nóng)民顆粒無收,餓殍遍野,解放后,政府因故開挖了唐集到海邊的河道,用以解決那里的水患,因為她起于唐集經(jīng)過小尖(小尖叫豫),故取名唐豫河。俯瞰地圖,她正中穿越響水的腹地,把響水和一個人相比,她宛如一個壯漢的脊柱。唐豫河是解放后最早開挖的河道之一,那時候,正鬧大饑荒,聽說工地上經(jīng)常有民工吐血和死人的現(xiàn)象,可想開挖唐豫河有多艱辛。
沒開挖唐豫河以前,響水一代盡是鹽堿地,滿地荒野。開挖河道以后,河底挖出了許多油泥和黑土,河兩岸開發(fā)出許多肥沃的土地,兩岸長出了一片豐腴的莊稼,尤其是旱改水,用水洗鹽,在河兩岸澆灌出數(shù)以千計的水稻田,使貧困落后的響水人一步一步地邁上了幸福。小的時候,唐豫河面很寬闊,波浪滔天,還有很多船只東來西往,好不熱鬧。初春的時候,河兩岸長滿了蘆葦,那蘆葦就似孫犁筆下的白洋淀,蘆葦?shù)厥区B的天堂,天剛蒙蒙亮的時候,柴刮刮在葦叢中叫個不停,爭鳴不斷,常常把我們從睡夢中拖醒。那時候,家家都養(yǎng)鴨子,成群結(jié)隊的鴨子在河中游弋,一到傍晚,家家吹起不同的口哨,鴨子搖著豐腴的身姿,很有秩序地回歸各自的歸宿。
夏天到了,唐豫河又是我們兒童的樂園,我們整天泡在水里嬉鬧,在河兩岸游來游去,有時鉆進蘆葦叢,尋柴刮刮窩和水鴨窩,鳥窩多得很,盡管鳥雀做得如何隱蔽,也逃不過我們銳利的眼睛,捧著一窩窩的鳥蛋,我們個個喜不自禁,有時也用牛尾巴的扣子架上窩口,愚蠢的柴刮刮很容易被我們捕捉到。
秋天到了,河中的水也少了,有的地方甚至斷流,形成一截一截的水塘,成群的魚兒在水塘中亂躥亂蹦,我們徑直挽起褲腿沖進池塘中撈魚蝦,或者扣起水斗斛干塘水,六七十平米的水塘里,我們能逮上五六十斤的野生魚蝦,每天晚上,全家人都能吃到香噴噴的魚鍋貼。晚秋的時候,陣陣秋風吹過,蘆葦頂著蘆花搖曳著美麗的風姿,暖陽照過,朵朵蘆花又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冬天的時候,蘆葦也被農(nóng)家人收割了,河面上結(jié)上了厚厚的冰,還蓋上了白雪,站在河床遠望,一望無際,宛如一條長長的銀鏈,有似一條俯伏的長龍,唐豫河沉睡了,睡得那樣的深沉,也許她在蓄積著力量,迎接著來年的春天。
如今,唐豫河被通榆河等骨干河流擠出了戰(zhàn)略地位,她完全失去了當年運輸和排澇的功能,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甚至將要湮沒在響水的大地上,然而,她那古老的名字和輝煌的曾經(jīng)將永遠是人們美好的回憶。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