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這天,天氣實在是炎熱,我經不住朋友充滿誘惑的邀請,去雙港鴨子村看蓮花。小時候家鄉(xiāng)是很少見到蓮花的,及至到了中年,才有機會看過幾處池塘里的蓮花,也都是匆匆而過。我想賞荷在早上的朝露里,在旁晚的夕陽里,或夜間明月當空的時候是最佳的吧,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是個例子。還有那些唐詩宋詞,都把蓮花寫得出神入化,叫人無限神往。
待我們到了鴨子村,已經是上午10點多,來接我們的潘總,首先把我們帶到東方埂大堤,東方埂東邊正對著大橫山和小橫山,正對著煙霧云繞的嬉子湖,埂下是一千多畝的水面,養(yǎng)殖著荷花、菱角菜、雞頭苞,還有大片的魚塘,這澤國世界充滿了自然的鄉(xiāng)野氣息,深深地吸引著我們的眼球,尤其是看到那400多畝連片的蓮荷,看到那普天蓋地翠綠的荷葉,我們也忘記了如火的驕陽。荷葉在陽光下綠得不染纖塵,潔白的荷花,像晶瑩的珍珠,翠葉田田,荷香陣陣,直叫人想起王昌齡的《采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蔽覀兯坪跻灿谏徍傻纳耥嵗铮形虻揭环N寧靜超然的天籟。
說起這處美麗的風光,不得不說到鴨子水產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潘新民老總,這位40多歲的中年人,清清瘦瘦的,他前幾年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他要圓一個夢,把家鄉(xiāng)建設成花園一樣的美麗鄉(xiāng)村,這個夢才剛剛開始。
他16歲那年就到貴州創(chuàng)業(yè),三十多年間,幾乎跑遍了貴州的每一個鄉(xiāng)村,跑遍了大半個中國,每天開著車子,走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有時步行,這其間的辛苦不是外人都能了解的。等掙到一定的創(chuàng)業(yè)資金,他毅然回鄉(xiāng),選擇了這處偏僻的窮鄉(xiāng)澤國,投入了他30多年來積蓄大部分資金,養(yǎng)魚種藕,在東方埂上栽種了櫻花、桂花、美國紅楓、桃樹、李樹、玉蘭,他在一步一步的實施著建設美好家鄉(xiāng)的藍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割草喂魚,經常要打理400多畝的蓮荷。他連那塊水塘有田螺,那塊水塘有河蚌,那些塘里魚肥瘦,都一清二楚,可見他的足跡踏遍了澤國的每寸土地。他的妻子告訴我們,夏天,他們每天身上衣服都是濕透的,沒有晾干過,說明了勞動強度之大。創(chuàng)業(yè)之路從來就是艱辛的,世間沒有現成的餡餅。
去年初夏,陰雨連綿,桐城很多地方都發(fā)洪水,東方埂斜對面掛車河的圩堤上的水足足有一米深,他無暇顧及自己家的財物,一心投入到了抗洪搶險的戰(zhàn)斗中,洪水來了,很多人來不及撤退,潘總把那些圍困在村莊的老人孩子接上車,靠著嫻熟的車技,硬是在一米深水的河堤上,迎著急流開著車,把村莊所有人接到了安全的地方。
洪水退去了,而他栽的樹木花卉全部淹死了;老人孩子安全了,而他養(yǎng)殖近千畝的魚沒有了;鄉(xiāng)親們的財物保住了,他的400畝蓮藕被沖了個一干二凈。一下就損失了50多萬元,面對困難,他沒有氣餒,不要國家一份錢的補貼,接著干。今年,他又在謀劃生態(tài)養(yǎng)殖,大家吃到他養(yǎng)殖的魚,都說這魚好吃,有過去鄉(xiāng)村河塘里那些魚鮮美的味道。當你看到那水面蕩漾的微波,當你看到那些田田荷葉,當你看到鵝鴨在水中自在地游弋,當你看到那些新栽的花卉樹木,你會醉在這美好的田園風光里,你也會深深體會到潘總的選擇。
潘總還是桐城市《關愛女孩網》的成員,關心整個雙港鎮(zhèn)貧困家庭的女孩上學問題,經常抽時間走訪那些家境困難的學生,不僅給予物質的幫助,還在精神關心她們,鼓勵她們,培養(yǎng)她們積極向上的品德。看到他家那簡陋的平房,看到他們夫妻和兩個孩子簡樸的生活,很多不理解的人都說他們是傻子。他笑著說,我就做傻子,這個時代,這個社會需要這樣的傻子,都想做便宜的事,那誰吃苦呢,總要有人吃虧,我就是想把家鄉(xiāng)建設好,建成像公園一樣的美麗,家鄉(xiāng)有這么好的資源和環(huán)境,不建設好是對不起自己的呀。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潘總總是做些外人看起來的傻事,他和妻子都主動和紅十字會簽定了協議,表示百年之后去世,把自己的器官和遺體無償捐獻給國家,給那些需要的人們。聽到這里,我深深地震撼了,這是怎樣的一個人?他內心世界有著怎樣的家國情懷?一個準備把自己的一切都獻別人,獻給家鄉(xiāng)的人,有什么事情能難倒他呢?家鄉(xiāng)需要這樣的傻子,時代需要這樣的傻子。
我看著東方埂下幾百畝蓮荷,看著那盛開的朵朵白蓮,心潮起伏,潘總不就是那一朵潔白的蓮花嗎?蓮是高潔的,蓮是悠遠的,蓮是多情的,誰能寫出贊美蓮花最美的詩篇?潘總用自己的雙手和博大的胸懷,正在書寫一首首最美的蓮之歌。
走近東方埂,愛此白蓮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