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偉壯觀的圣彼得堡
坐一夜火車,我們來到了前俄羅斯帝國首都——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始建于1703年,建在波羅的海東岸的涅瓦河口,是在一片荒蕪沼澤地上建立起來的。整個城區(qū)分布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島嶼上,許多河流穿城而過,一派水城風格,故有“北方威尼斯”之稱。史料記載,彼得大帝非常喜歡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的建筑風格,曾專門到彼學習,決心在俄國也建造一座相仿的城市。為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他不顧保守勢力的反對,堅決啟用一批來自歐洲各國的青年人為設計建設者,并集中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采用一種幾近于“古埃及奴隸”般的勞動,投入到城市建設中,使成千上萬的人為此喪生。他自己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城市建設中,正因為如此,圣彼得堡在隨后的300多年歷史中,經(jīng)歷了重重的人為與自然的磨難,才有了那么多的凄涼悲滄。
上午10點過,我們來到彼得大帝的夏宮(又叫彼得宮)參觀,夏宮主要由宮殿和園林兩大部分組成,是彼得大帝最喜歡的行宮。夏宮是一個龐大的園林建筑群,占地面積超過1000公頃,建有30余座樓閣,使用了100余座雕塑作為裝飾品。夏宮的位置、園林、樓閣、噴泉布置都由彼得大帝親手勾畫。與凡爾賽宮不同,此處沒有修建昂貴的噴泉系統(tǒng),而是從羅普沙高地修泉引水,利用水的自然壓力形成噴泉。夏宮不僅是彼得大帝的官邸,更是一個藝術杰作,當1723年舉行彼得宮建成典禮時,出席慶典的人們被三個雄偉的宮殿,整齊的園林,2個梯形瀑布和16個噴泉的壯美景色驚呆了,以至被人們稱為“露天博物館”。
高高的露天看臺上,游人如織,眼前的景色讓人興奮,眼花繚亂,園林、雕塑、還有那各式各樣的大小噴泉,生動優(yōu)雅,目不暇接。階梯式的瀑布下,是造型各異的金色人體雕塑。一條筆直的水渠在兩旁噴泉的裝扮下,通向遠處的波羅的海海邊,水渠上,幾只白色的海鷗在自由地飛翔,我和幾位游客不由自主地追隨著它們…..,我感覺自己掉進了一個美輪美奐的大花園里。
夏宮與凡爾賽宮建筑相似,面積最大的是金鑾廳,廳內收藏了大量繪畫作品,之外就是金碧輝煌的舞會大廳,是俄國巴洛克裝飾風格的代表作。我想起凡爾賽宮,細細翻騰著腦海中的記憶,比較著他們兩者的差別…..。
眼前是一片遼闊的海洋,這就是波羅的海!波羅的海艦隊!我心中反復念叨著這個耳熟能詳如雷貫耳的名字。波羅的海艦隊呢?!此時應該有停滿軍艦的港口,應該有拉響汽笛的艦艇,那才是我心中的波羅的海。
但此刻我的心還在歷史的海洋里徜徉…..。
來到海邊,將手指輕輕伸進海水里。海水不太冷,我順手撩起一股海水朝海中灑去,心里蕩起一陣漣漪。順著海邊繼續(xù)前行,不遠處是一座碼頭,碼頭上立著一塊石碑,碑前的地上平放著一個巨大的鐵錨,這里是彼得大帝經(jīng)常出行的地方。每當彼得大帝出?;驓w來,一般都從這里上下船。
離開夏宮,我們繼續(xù)前往葉卡捷琳娜宮參觀。
葉卡捷琳娜宮又叫“皇村”,是彼得大帝送給他心愛妻子葉卡捷琳娜的一份禮物。這里原來的建筑規(guī)模較小,后在伊麗莎白女皇和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執(zhí)政時進行了大規(guī)模擴修,整個宮殿與花園可以用6個字來概括:雄偉豪華奢侈。宮殿規(guī)模宏大,外部裝飾十分華麗,300余米長的樓面不僅有大量雕刻,光外部裝飾就用掉了約100公斤黃金。宮殿里最著名的古跡要數(shù)琥珀廳。1717年普魯士國王送給彼得大帝一批稀有的琥珀磚,后來用這些琥珀作裝飾材料建造了琥珀廳,被人們稱作罕見的世界奇觀。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琥珀廳內幾乎所有飾物都被納粹德國掠走,現(xiàn)在只找回一幅弗洛倫薩鑲嵌畫和一個木制五斗櫥,其它都是戰(zhàn)后重建的,基本恢復當初的原貌。站在金碧輝煌的琥珀廳里,猶如來到價值連城的寶庫中,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珍貴,我在心底深深贊美,因為語言已無法來表達了。
宮里的花園更是別具特色,占地面積達到100.5公頃,被譽為“俄羅斯榮譽的圣地”。園林內建有一系列紀念建筑,如卡古爾方尖碑、克雷姆柱等。許多裝飾和精美建筑都出自一個叫恰爾斯.卡梅龍建筑師的手筆,他所設計的極富“希臘—羅馬風情”的建筑組合,受到女皇的大加贊賞,因此,花園里最著名的回廊就被命名為“卡梅龍回廊”,以此來紀念他的巨大貢獻。
令人想不到的是,皇村內還建有10棟富有中國特色的建筑,這個建筑群位于亞歷山大園林內,由兩座小橋與葉卡捷琳娜花園相連。其中一座橋叫“隨心所欲”橋,是罕見的園林建筑,橋上有一個圓亭,由八根歐洲風格的柱子和東方特色的頂篷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俄國偉大的詩人普希金年輕時曾在皇村中學學習,在他的詩篇里,充滿了對皇村的熱情贊頌。面對這無比美艷的大花園,不由勾起我對所見識過的西歐各國的皇家花園作了一個比較評價,的確,它們誰也比不上這里的雄偉氣派。
欣賞完精美的夏宮和皇村,我們又邁步走向圣彼得堡游覽涅瓦河和彼得保羅要塞。
涅瓦河是圣彼得堡的一條主要河流,全長78公里,市內有38公里,橫貫整個圣彼得堡。涅瓦河十分寬闊,最寬處達700來米,一般寬度也有300多米,是歐洲其他城市河流所無法相比的。
路過河邊的獅身人面像,從河邊的一處碼頭,我們登上一艘游船。去看俄羅斯歌舞表演,游覽涅瓦河風光。
一陣歡快的手風琴聲響起,從船艙中的一塊幕布后邊走出3男1女,他們載歌載舞向我們走來,用激昻歡快的歌聲表示熱情歡迎。一個小伙子快速旋轉著身體不停地跳起踢踏舞,旁邊一位胖胖的中年婦女用她那優(yōu)美的女高音唱起我們所熟悉的前蘇聯(lián)著名歌曲《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我們的熱烈掌聲中,他們竟還唱起我們中國人所熟悉的文革歌曲“下定決心,不拍犧牲------”將氣氛快速地推向了一個高潮。游客們受此感染,也和他們一道又唱又跳,整個船艙變成了一個歡樂的海洋。
魚子醬、伏特加、香蕉蘋果端到我們面前,一邊品嘗著美味食物喝著酒,一邊和演員們繼續(xù)互動,那些熟悉的蘇聯(lián)民歌在我們這群中老年游客心中引起強烈共鳴,一位老同志情不自禁地用俄語唱起蘇聯(lián)歌曲,引來大家的熱情掌聲。
走上船頂,環(huán)顧四周,一面俄羅斯三色旗在船尾迎風飛舞。陽光下,視野非常開闊,放眼望去,河兩岸是接連不斷的風格各異的各種建筑。不遠處河上正在修建一座跨河大橋,大橋還沒有合攏,但已是十分雄偉壯觀。這情景,在巴黎塞納河上看不到,在德國萊茵河上也不見蹤影,只有涅瓦河才看得到如此壯美的大橋。
第二天上午,頭頂蒙蒙細雨,我們又走進著名的彼得保羅要塞。
彼得保羅要塞位于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島上,位置由彼得大帝欽定,作為抗敵前哨。要塞由6個棱堡組成,1714年,彼得大帝發(fā)布法令,禁止在俄羅斯用石頭建房,所有石匠都被派往涅瓦河岸。同時,彼得大帝還頒布“石頭稅”:所有來圣彼得堡的船只和車隊都要攜帶一定數(shù)量的建筑材料作為稅上交,用于修建要塞。以這種方式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要塞主要由棱堡和圍墻組成,構成一個全封閉性的建筑。島東面圍墻之中,是要塞主門。要想進入要塞,必須經(jīng)過圣約翰木橋、圣約翰大門和彼得大門。在納雷什金棱堡上還修筑了信號塔,每天中午12點鐘塔樓上的大炮都要開炮,為城市居民報時,這一傳統(tǒng)一直延續(xù)至今。
烏云覆蓋著天空,小雨不停地下著,我們打著傘,一邊觀看四周的建筑,一邊聽導游的講解。盡管下著雨,但是參觀要塞的游客卻不少,特別是在要塞大門外的碼頭邊,游客多而擁擠,爭相留影。
彼得保羅要塞的主要建筑是彼得保羅教堂。整個教堂堪稱西方宗教建筑傳統(tǒng)同俄羅斯教堂建筑特色有機結合的典范,特別是在教堂的鐘樓里安放自鳴鐘表是很少見的。教堂和鐘樓總高為122.5米,在沙皇時代是全俄羅斯最高的建筑。彼得保羅教堂其實是俄羅斯皇帝的陵墓。所有去世的皇帝和王公都長眠在教堂的地下,裝入白色大理石石棺之中永久保存。在這些石棺中,只有亞歷山大二世及其夫人的石棺由烏拉爾彩色碧石和薔薇輝石制成,據(jù)說是烏拉爾廠的工人為感謝皇帝取消農奴制而專門制造的。俄羅斯歷代皇帝如此簡樸,死后都集中埋葬在一起,只有一口棺材相伴,這和我們中國皇帝死后修建的巨大豪華陵墓相比,真是天壤之別,不能不令人深思和感嘆。
彼得保羅教堂對面,是一排低矮的平房,曾是關押政治犯的監(jiān)獄。讓人感到不解的是,彼得保羅要塞自修建完成后就從未直接參加過軍事戰(zhàn)斗,建成后不久它就被當成關押政治犯的監(jiān)獄。1718年,彼得大帝的兒子阿列克謝陰謀政變,失敗后被彼得大帝關押在此,并親自刑訊,最后被嚴刑拷打致死。1826年,5名12月黨人也在這里被宣判死刑。我們所熟悉的俄國著名作家托斯妥耶夫斯基也曾關押在此。所以,彼得保羅要塞從嚴格意義上講,它是一座監(jiān)獄,又是皇帝的陵墓,監(jiān)獄與陵墓同處一地,這在世界各國中非常少見。
圣彼得堡歷史上從沒有遭受過戰(zhàn)爭的摧殘,所以,許多古建筑得以完美保留下來。走進圣彼得堡的大街小巷,許多地方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文物古跡,教堂、博物館、宮殿、廣場、花園隨處可見。其中,最值得游客一看的是亞歷山大二世皇帝遇害之地—復活教堂(圣血教堂)。1881年3月1日,亞歷山大二世在這里受到民意黨人的炸彈襲擊重傷而亡。朝廷隨后在此修建了這座紀念教堂。復活教堂是一座杰出的歷史紀念碑,體現(xiàn)了東正教傳統(tǒng)的建筑風格。教堂外觀色彩鮮艷靚麗,端莊大氣,并富有童話色彩。教堂內的壁畫、雕塑、裝飾十分精美,猶如一個童話世界。教堂如今成為圣彼得堡的標志性建筑,在許多旅游刊物上都能看到復活教堂的雄偉身影。
復活教堂建在市內一條運河邊上。我們沿著河邊一路向它走去。路上游人較多,沿途不時見到拉樂器演奏、畫人物速寫的街頭藝人正在兜攬著生意。天氣真好,湛藍的天空下,復活教堂顯得更加艷麗動人。
在莫伊卡河濱河路上,有一處普希金故居,1837年1月29日,普希金在這里同他人決斗后逝世,后人為紀念他,把這處私人住宅改建成普希金故居博物館。我們去時時間已晚大門已經(jīng)關閉,只能遺憾地從街上看故居的外貌。
離開圣彼得堡之前,我們最后去了俄羅斯皇帝的官邸——冬宮。冬宮現(xiàn)改名為國立艾爾米塔日博物館。18世紀中葉,沙皇在涅瓦河畔建起冬宮。冬宮為巴洛克建筑風格,由5棟建筑組成,后又修建了一棟“小艾爾米塔日”建筑。冬宮修好后,1837年,一場大火幾乎焚毀了一切,隨后進行了重修。冬宮除作為皇帝官邸外,宮內還收藏著大量的世界各國著名畫家的油畫,如達芬奇的《圣母利塔》、焦爾焦涅的《尤季菲》等。另外還收藏了古希臘、古羅馬的各種藝術藏品,其中的維納斯雕像是公元前3世紀希臘古典藝術真品。
1712—1918年間,圣彼得堡是俄國的首都,冬宮是當時沙皇的皇宮。1917年10月,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發(fā)動停泊在涅瓦河上“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士兵,炮轟冬宮,十月革命由此開始,我至今還清晰的記得小時候所看前蘇聯(lián)電影《列寧在十月》里面炮轟冬宮的戰(zhàn)斗場景??上吆由喜灰姟鞍④綐窢枴碧栄惭笈灥纳碛?,只有一根錨樁在水中孤零零地站立,據(jù)說巡洋艦年久失修,送到修理廠去了。
圣彼得堡因其具有鮮明的俄羅斯古典建筑風格,因而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第八位最受歡迎的旅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