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里待久了,就慢慢淡忘了節(jié)氣和農(nóng)時,然而,我是被腌漬過的,西裝革履地走在長安街上,毛孔里飄散的依舊是泥土的氣息。京城的一聲春雷、一場春雨,總是讓我想起小時候農(nóng)忙的生活,特別忘不掉的是在雨中奔跑的快樂。
遼西春天的雨是不多的,總是在父老鄉(xiāng)親焦急的盼望中,不緊不慢地下一場播種的雨。所以記憶中的大雨、急雨,大多是在夏天。青苗長到膝蓋高的時候,父母就盯著看天,快要下雨的時候,趕緊把化肥點下去耥了地,等雨水下來灌滿壟,好讓莊稼喝個夠、吃個飽。
山里的雨來得快,有時候剛忙到一半,就遙遠地看見山邊白茫茫壓境而來,上面是云,云下是傾瀉的煙霧,父親說那是大雨腳,必須得回家,于是就趕緊卸了犁,把兩個化肥口袋扎緊,一左一右搭在驢背上,驢韁繩遞給我。我那時雖小,但也摸透了驢脾氣,這時候它絕不亂跑,于是就把韁繩盤在驢脖子上,跟著它屁股后面往家“顛”。父親扛上重重的鐵犁大步流星往回走,母親收拾好化肥桶和鋤頭,小步快跑地跟在后面。雨就像扇面一樣趕過來,大大的密集的雨滴敲進泥土里,落在青苗上,是嘭嘭的聲音。那聲音由遠及近,幾分鐘的功夫,雨氣撲面而來。到了,到了,眼見著珠簾一樣的雨陣到了面前,雨滴像從天上甩下來,生疼地打在臉上,我趕緊脫下衣服頂在頭上,小毛驢也被澆的一激靈,瞬間由“碎顛”變成了狂奔。跑雨的鄉(xiāng)親,幾乎同時扯開嗓子,像小孩子做游戲沖鋒一樣,在雨簾中快意地叫著喊著。那雨水,瞬間澆濕了頭頂,澆透了衣服,灌滿了鞋子,泥濘了道路。于是跑著跑著,滑一個屁墩、沾一身泥巴是經(jīng)常的事,但從沒有人抱怨,都是笑嘻嘻地爬起來接著往回跑。對于靠天吃飯的鄉(xiāng)親們吶,這雨就是收成,就是口糧,就是幸福的日子呢。這雨水,好親好親,好甜好甜。
跑回家,躲在屋檐下,沒有人著急去換干衣服,都是轉(zhuǎn)過身,抹一把臉,笑呵呵地看著外面的雨,吆喝打趣一下從門口路過跑雨的鄉(xiāng)親,談?wù)撝鴷露嗑?、會下多大。那雨,落在地上激起陣陣的水花,卻也一樣落在莊稼人的心里。我們小孩子,經(jīng)常是頂著大人的一件舊衣服,又沖出屋門,沖進雨里,雨大的時候,站在河道邊看滾滾的洪流,雨過后,下到河道里翻揀從上游沖下來的“寶貝”。那雨,給了喂養(yǎng)我們的糧食,也給了我們快樂的童年。記憶里印象最深的,是下雨的夜晚,雨滴時急時緩地敲在倒扣在木樁的水桶上,叮叮當(dāng)當(dāng)作響,和著屋檐雨水滴滴答答的聲音,那是我迄今為止聽到的最美妙的音樂,至今仍然多次在夢里聽到那熟悉的韻律。每每第一聲春雷響起,也會倏地打開我嗅覺的記憶,那雨落田間后新鮮的泥土芬芳,一直保鮮在我的身體里。
而今,我離開家鄉(xiāng)已經(jīng)18年,父親雖年近古稀但還不舍得離開那片土地。村里的年輕勞力也已大都進城,剩下和父親一樣的老人操持著春耕秋收。又到了該施肥耥地的初夏時節(jié),雨水也進入了旺季,然而,記憶中農(nóng)忙時跑雨的激情與快樂,已和那個村莊、那些老人漸行漸遠,成為不可追尋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