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大胡同、小胡同
梁衛(wèi)山
我的童年在家鄉(xiāng)石門董村度過,石門董村因祖先姓董的人先到達,并修建了大石門而得名。而我記憶中的大小胡同則是多少年、多少輩之后才有的,這大、小胡同都向北方,可通達縣城、乃至省城、京城。
童年時走小胡同多,所以先說小胡同。小胡同從二小隊廣場起,走過東西走向一百米左右,然后向北約一千米左右,走過灣中小道,上二小隊場園,再上北約十公里便走上通達縣城、乃至省城、京城的公路。而大胡同現(xiàn)已成為石門董村通貫南北的主干道,童年時大胡同也是從二小隊廣場起,向北不到八百米便可到達二小隊場園,再向北通達公路。大胡同與小胡同的區(qū)別在于,大胡同寬小胡同窄。
印象深刻的是童年時打豬草,那時家家戶戶都養(yǎng)豬,養(yǎng)豬就要喂豬。可有時人都吃不上糧食,那有糧食喂豬?所從喂豬最多的是青草。于是挎上柳條編得藍子,或結伴,或獨行,走小胡同向北到達田野,挖青草滿藍子,走大胡同回家,這樣既節(jié)省時間又節(jié)省力氣。童年時印象深刻的事情就是,與大胡同小胡同有關聯(lián)的二小隊廣場,那時,逢年過節(jié)都要在這廣場上唱大戲,而最大的戲就是春節(jié)過后連演七天的大戲。
于是,我們這些小孩就去占位子,或拿著小凳子或拿著磚頭,找到位置就把凳子磚頭放下,然后坐下不能走,因為你走了,位置會被別人占走。等大戲開演,便與家人共同觀賞,這才感到舒心、滿足。再一印象深刻的是在小胡同灣中小道布電話。那時正是夏天,上學就要午睡,于是我們幾個不愿午睡的小學同學,自發(fā)地來到小胡同灣中小道上,先從灣里舀出水,然后和泥捏成手搖電話機,再捏兩行泥成電話線,拿出話機上的話筒通話,聲音不用話筒就聽得見,因為倆人就在身邊。就這樣,我們把泥土的線布得越長越高高興,午睡過了也渾然不知,直到下午下地干活的人們把泥土的線軋斷,我們才想起到學校上課,在學校自然要受一通批評。
當然,在家鄉(xiāng)的大胡同、小胡同發(fā)生的故事不止這些,還很多很多,只是一時記不起來。現(xiàn)在回家已不見了大胡同、小胡同,但走在大胡同、小胡同原來的位置還是要駐足的,感想很多多……
地址:山東省壽光市國土資源局 梁衛(wèi)山
下一篇: 夢境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