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又到了采薺菜的季節(jié)。濟南郊區(qū)的田野、路旁、黃河大壩上到處可以見到野生的薺菜。薺菜雖是野菜,卻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被古人譽為“靈丹草”、“護生草”。民諺有云:“三月三,薺菜當靈丹,”可見是“天然之珍”。它不但富含氨基酸達11種之多,還具有多種醫(yī)療功能,也是野菜中味最鮮美者,因此薺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鐘愛。但我喜愛薺菜卻是一種別樣的情懷。
記得我自從進入丈夫的家門起,每年都能吃到婆婆挖的各種時令的野菜,有蒲公英、苦菜、面條菜等,但吃的最多的還是薺菜。婆婆每年這個季節(jié),都會包上幾次薺菜大包,放在老家里的冰柜里,我和妹妹(孩子的姑姑)想吃了就回去拿。包子是婆婆自己用老面發(fā)的面,手切肉餡,用火頭爐子蒸的,吃起來特別的香。
婆婆是土生土長的濟南人,對當?shù)刂車安松L習(xí)性比較了解,每到這個季節(jié),婆婆把挖菜的工具早已準備齊全,是第一批走到野外挖菜的人,每次挖菜準是既快又多,為此她時常“自豪”。每每挖菜回來,接下來就是擇菜,挑菜,把不同的菜分類,因為不同的野菜有不同的口味,也就有不同的吃法,有可以生吃的;也有只能熟了才能吃的;有適合蘸醬吃的;有適合蘸醋吃的。因為吃法不一,所以擇菜就成了一個細活。婆婆已70歲,每次擇菜都帶著老花鏡挑選半天功夫。等擇完了,就開始一遍一遍的沖洗,直至洗到水清了,此活才算結(jié)束。等到吃飯時婆婆把嫩嫩的、綠綠的、水靈靈的野菜上桌,全家人會調(diào)和著自己的口味大吃一番,感覺味道好極了。婆婆看著我們個個吃起來“老吞虎咽”的樣子,忘記了所有勞累,高興的像個孩子。特別是近幾年,物資如此豐富的時代,野菜簡直成了人們的調(diào)味品,所以婆婆每次"成果”的一部分會拿出去,給親戚、朋友、街坊們分分。剩下的就包成大包。多年來,婆婆蒸的薺菜大包是百吃不厭。
去年年底婆婆不小心自己摔了一下,腰受了傷,醫(yī)生說沒有更好的方法治,只能貼貼膏藥,躺著靜養(yǎng),她躺了近兩個月。人們常說”傷筋動骨100天”,為此我們一再囑咐婆婆千萬不要到處跑,在家好好休息。自然也沒去想薺菜的事??删颓皫滋?,趁我們上班時間,婆婆竟然偷偷出去,挖了薺菜,蒸好了薺菜包子送了過來,當時我接過包子,還熱呼呼的,望著婆婆那滿頭的白發(fā),已寫滿滄桑但慈祥的臉,我眼睛頓時有些濕潤,心疼的說“你不歇著,又出去挖薺菜了,”可婆婆卻說,薺菜是有季節(jié)的,錯過這個時間就沒有了,你們就吃不著今年的薺菜了。是呀!薺菜錯過季節(jié)是沒有了,但吃到薺菜的代價是婆婆的傷痛,我真的不忍心。
我婆婆是一個特別勤勞的人,從小生長在貧困家庭中,姊妹眾多,沒上過一天學(xué),生活中不善言談,任勞任怨,對人也從不挑剔。但她時刻用最“笨拙”的方式調(diào)劑著我們的生活、調(diào)劑著對我們的愛??蓱z天下父母心!這就是我們的父母,他們?yōu)榱俗优试负谋M所有。難道我們做子女的還有什么理由不孝順嗎?尤其是已為人父、為人母的人們,一定要善待父母。善待他們,也是善待自己。
我已年過半百,與其說薺菜是我的鐘愛,倒不如說薺菜包子更是我的鐘愛。雖然吃過各地種類不同的包子,但唯有對婆婆包的薺菜大包有不一樣的情懷,在我的心里,它不僅僅是充饑的食物,它是包容、是溝通、更是一種無私的愛。它體現(xiàn)著中國勞動婦女勤勞、樸實、善良的傳統(tǒng)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