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訪永州蘋洲書院
袁曼華
春暖花開,我們來到渡口。
蔚藍天空下,一條大江流淌著。江水清澈瑩潔,象一塊通體透明碧綠的巨大翡翠美玉,這就是瀟水。源自九嶷山最高峰三分石,九曲十八灣,浩浩蕩蕩,與湘水合流于此。兩江匯合,暗流涌動,水體碰撞,形成無數(shù)光與影的漩渦。遠眺對岸,一葉浮洲,夾于兩水間。島上屋舍儼然,是蘋洲島啦。左側(cè)沙洲上,排排白楊寒冬葉落,枯枝交錯,勾勒出優(yōu)美的線條,象一副充滿了詩意的水墨畫。
船至中流,望漫江碧透,江風(fēng)吹拂,我心醉了。觸景生情,我多么渴望化著一條魚兒,快活的游來游去,永生永世,與春江水相依相伴。自古,瀟湘,為世人無限神望,是文人墨客千百年來歌詠詩賦的題材。柳宗元《得盧衡州書因以詩寄》曰“非是白蘋洲畔客,還將遠意問瀟湘。”循著柳公足跡,今日探訪瀟湘,果見美侖美奐,非浪得浮世虛名呀!
從水濱,磴石級而上。幾棵古樟樹,象迎客的老者,春風(fēng)滿面候著游客,它冠如傘狀,遮擋了人們頭頂?shù)恼炜?。路徑轉(zhuǎn)左,一座風(fēng)雨亭,飛檐畫棟,歷經(jīng)歲月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默默地立在江邊。經(jīng)風(fēng)雨亭,我們來到開闊的山門前。但見一座青檐黑瓦的門樓,大門上方由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沈鵬先生揮毫潑墨留下的“瀟湘”門匾,字若驚鴻,一氣呵成。兩側(cè)影壁上陳列對聯(lián)“二水迥環(huán)是處有如襟帶,四山拱揖此中自是精神”。山門兩側(cè),兩只麒麟把守,上行的石階畔陳列了鯉魚躍龍門的石鼓。
蘋洲書院是久負盛名的湖湘四大書院之一,因古時島上生長著一種芳香四溢的白蘋草,而得蘋洲之名。整座書院為晚清建筑風(fēng)格的一座四合院。書院建于清代乾隆四年1739年,至今已有274年歷史。由眭文煥父子創(chuàng)辦,初設(shè)講壇,號為子巖庭院。公元1887年,清朝湘軍抗法名將王德榜與席觀香捐資重建。2008年-2013年,由佛山設(shè)計師重新修建舊址,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qū)。
進山門,拾級而上,登上蕭韶庭。見千萬塊灰色瓦片圍成一個巨大的圓形門庭,門庭中央是一塊清代的圓形銅孔錢。假若人站在銅錢上縱聲高呼,會聽到來自庭院深深的回音,余音繞梁,久而不去,似乎是來自幾百年前的天籟之音。這里是古時學(xué)子嘉禮、賓禮、樂舞、休閑場所。門庭左側(cè),是一條半環(huán)形的《永州印象》碑林,陳列著由當代中國31個省市的書法名流撰寫的毛主席詩詞、道州何紹基作品以及珍貴的女書詩詞等。門庭左側(cè)正中,聳立著一條巍峨壯觀的影壁,上書秦觀榮省長作詞的《美在永州》歌詞,“古也永州美,今也永州美,山也永州美,水也永州美”,“九嶷飛紅霞,萬峰競翠微;瀟湘手挽手,千條江河醉。”“舜帝巡天下,德孝播光輝;二妃乘風(fēng)去,煙雨斑竹淚。”歌曲由湘籍歌唱家王麗達演唱,歌聲圓潤,甜美動人。作者多年羈旅異鄉(xiāng),遠望家鄉(xiāng),山重水復(fù),魂系夢牽,思鄉(xiāng)深情自然而然溢于詞中。
蕭韶庭右側(cè)是蘋洲書院。只見門上懸掛“蘋洲書院”匾額,兩側(cè)陳列著唐朝張生夢見舜帝撫琴而書對聯(lián)“南風(fēng)之薰兮草芊芊,妙有之音兮歸清弦”。帝舜出身音樂世家,其父瞽叟為樂師,帝舜自己能“彈五弦之琴,歌南風(fēng)之詩”,深諳音律。整座大院流淌著古琴曲《瀟湘水云》,如行云流水,令人心曠神怡。書院右前方陳列著一塊石碑《告示碑》,為光緒25年永州知府趙宜琛所立,石碑形制宏大,價值珍貴,為蘋洲書院鼎盛之歷史見證。
書院為兩進庭院。邁入大堂,大堂左廂房為清淑堂,陳列著蘋洲書院的概況、理念及文化等簡介和名人詠瀟湘的詩詞。大堂右?guī)繛榍寤厶?,陳列著永州各種文化介紹。永州為湖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地區(qū)。在整個湖南的文化大觀園中,永州就象一本含意雋永的書,散發(fā)著千百年歷史的悠遠濃馥墨香。
大堂正中,有一扇古香古色的月洞門,狀如圓潤滿月,鑲嵌在整面花窗中,玲瓏風(fēng)雅,自是風(fēng)月無邊。曉窗疏影,卷簾望斷瀟湘無限景。
越洞門,進入中庭。整座庭院清幽雅致,呈對稱分布,中為步云古道,是整座庭院的中軸線。走在甬道上,十六棵金桂樹生長在道旁,已有兩三百年樹齡,婉若一位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老者向游人娓娓道盡幾百年來的滄桑歷史。左右?guī)渴潜变攫^和夷猶館。公元1887年,湘軍將領(lǐng)王德榜重修書院。次年,書院金榜題名八位賢士,頓時名聲大噪。整潔的庭院、濃香復(fù)馥的桂花,寓意“折桂”、“步云”的人生寄望、士子之心,這便是舊時讀書人追求的苦讀詩書、功成名就、平步青云的人生理想。試想,倘若在花好月圓的中秋夜,在幽藍的天幕下,涌動的江流邊,一輪巨大的圓月銀輝一瀉千里,滿院桂花怒放,疏影橫斜,暗香浮動,花香十里,最是人生好時節(jié)啊。在這樣的月圓夜,你一定要涉水上蘋島,賞桂花,一睹江天風(fēng)月的迷人嫵媚喲。
步入中門,便是縱貫書院東西的金桂長廊。廊外四池,十尺見方,池中立有一缸,水滿則溢,水聲潺潺,錦鯉戲水。東側(cè)池水清澈,直接引入瀟水;西側(cè)池水混濁,直接引入湘水。清濁分明的池水寓意“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的做人處世道理。
越中門,入庭院,左廂房是含珠館,曾是舊時招生處。右?guī)渴巧仙起^,曾是學(xué)生們習(xí)武、參禪所在。自王德榜等武將重修書院,將崇尚武道的精神引入教學(xué)中。
里院正中聳立著一座巍峨壯觀的魁星閣,建筑高敞,氣勢宏偉,分二層,下層是講壇。幾百年來,書院秉承唐宋以來的書院傳統(tǒng),追求和保持學(xué)術(shù)的條理性、純粹性,以子輔經(jīng),以學(xué)輔政,務(wù)于典雅,祈望文明,激勵士風(fēng),誨人不倦。講壇中立有萬世師表孔子雕像。古時,開學(xué)典禮上,學(xué)生需頂禮跪拜孔子、山長、周敦宜三位師長。如今,這是弘揚博大精深的國學(xué)文化的講壇。
從右側(cè)側(cè)廊走出來,曲徑通幽,便到了書院外湘水邊。古木參天、竹蕉繁茂。幾百年前的樹干紋路細密的香墇樹生長在林蔭道旁。它們翠綠的小圓樹葉遮擋了整個天空,輕輕淺淺,疏疏落落,在告訴人們春天來了。兩岸樹木蔥蘢,岸邊靜靜流淌著一條河道不很寬的河流,便是湘水,河水藍綠相間,清徹見底,畫面如詩如畫,美得攝人心魄。這就是著名的“瀟湘夜雨”景點。古時雨夜,烏篷船矣乃聲聲行江中,船夫青箬笠,綠蓑衣,劃漿于斜風(fēng)細雨中?!皾O燈暗,客夢回,一聲聲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萬里,是離人幾行情淚”。羈旅人傷別離,就像瀟湘夜雨一樣哀婉纏綿,凄涼無助。千百年來,人們所鐘情此景的,不知是山河的夜雨還是心靈的夜雨啊!
一路徜徉,行至水面開闊處,望對面浮洲,浮于流淌不息的江水中,水聲潺潺,江風(fēng)吹拂,野花香撲鼻,古木參天,神清氣爽,心中暗自拍案叫絕。自古“智者樂水”,將書院設(shè)于瀟湘水濱,讓讀書人明德修身志學(xué),真是一處天造地設(shè)之所呀。如今,我們身處蘋洲小島,對面為大島,兩島相生相依。兩島為江心洲,東臨瀟水,北臨湘江,南面為湘江分流環(huán)繞,春漲不沒。遠古傳說,舜南巡,葬于蒼梧之野。娥皇女英千里尋夫,乘舟溯流而上,行至瀟湘合流處,狂風(fēng)驟雨,驚濤拍岸,蘋島淹沒,木舟擱淺,女英拋下碧羅巾,龍王派來蝦兵龜將將蘋島高高托起,二妃始脫離險境。自此,水漲洲高,該島便象一葉浮萍,隨水沉浮,永不沉沒,故名“蘋洲春漲“,現(xiàn)為著名的永州八景首景。
快要乘畫舫離開蘋島了,心里戀戀不舍。望湘江北去,水天一色。心想,這湘江縱貫湖南全境,南極瀟湘,北通巫峽,匯入長江。上游瀟湘源就象一位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清純樸實少女,有著不施粉黛的美艷迷人,蘋洲書院象少女頭頂?shù)囊活w明珠,璀璨奪目,期待更多人們將腳步踏入這水濱探幽,一睹芳姿。
(編輯:作家網(wǎng))上一篇: 走進崇禮品美食(九章)
下一篇: 夢里家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