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學(xué)習(xí)心得體會
------難忘井岡情
初冬季節(jié),學(xué)習(xí)培訓(xùn)團一干人,來到了中國革命的搖籃之地---井岡山,接受井岡山精神的洗禮,不忘初心。一路上,風(fēng)吹過的地方,柳葉黃了,小草黃了,稻谷也黃了。風(fēng)吹過的地方,,河水和藍天凈碧,樹木和修竹碧翠?!凹t色沃土,綠色家園”---井岡山歡迎您。到了,到了,這就是神奇的井岡山。羅霄山脈,云霧繚繞,井岡大地,茂林修竹,到處樓臺林立,更有流水潺潺。
我們腳步輕輕地來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在群山環(huán)抱中,烈士陵園靜靜的肅立著。那滿山的紅葉是革命烈士的鮮血染紅的?那翠綠的修竹,是象征烈士對革命勝利的希望?他們仿佛在聆聽林海的波濤,在聆聽當(dāng)年隆隆的炮聲,他們仿佛在觀看今天井岡山喜人的變化。一排排祭奠的花圈,表達了我們對先烈們無盡的哀思我敬意。當(dāng)烈士們看到今天井岡山和祖國一起騰飛的時候,他們一定是欣慰的,那樹葉上一顆顆晶瑩的雨珠,就是烈士們喜悅的淚花?革命成功了,烈士長眠在地下,井岡山人們不會忘記你們,祖國不會忘記你們!
小井紅軍醫(yī)院,一百多名無名英雄,面對敵人的屠殺,沒有一個人露出怯意,他們無聲地倒下了,倒在一塊水田中。那一刻,我在想啊,他們從戰(zhàn)場的硝煙中走來,沒有來得及休息,帶著傷,帶著痛,帶著遺憾,就長眠在這里。他們是怎樣一群人???我想有的人還不滿十八歲吧?犧牲后連個名字都沒有留下,那些如花的姑娘,那些帥氣的小伙子,在漫長的歲月里,他們的親人是否還站在村口,站在山巔,盼望著他們凱旋的身姿?可他們倒在革命的征程上,再也沒有站起來。倒下的是他們的身軀,而站起來的是他們革命精神,是百折不饒的革命信念,是昭耀日月的革命理想。倒下的是烈士們的身軀,挺起的是祖國的脊梁,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lián)Q新天。
“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毛主席的《西江月》井岡山一詞,熱情地謳歌了紅軍不畏艱難困苦,緊密依靠群眾,利用石頭長矛梭鏢,以大無畏的革命氣概打敗了數(shù)倍于己的敵人,取得了偉大的勝利。今天的黃洋界,看到的只是漂亮的云海,云海在群山之間變幻莫測;聽到的只是水杉颯颯的聲音,風(fēng)聲里的樹葉,有婆娑起舞的韻致,似乎在訴說著當(dāng)年紅軍英勇殺敵的氣概。日月消磨后,那淺淺的戰(zhàn)壕,風(fēng)雨銷蝕后,那生銹的鐵炮,都映照著紅軍的身影。霧在飄,云在移,風(fēng)在吼,雨在滴答,這朦朧的景象中,我如夢如幻,仿佛有搶聲在呼嘯,有炮聲在轟鳴,有紅軍的吶喊聲在飄蕩,有敵人倉皇逃跑的喘息聲在鬼哭狼嚎。
黃洋界下面,有一條羊腸小道,那就是朱德和他的戰(zhàn)友們挑糧的小路。上世紀六十年代,朱德回到井岡山,問到當(dāng)年挑糧歇息的地方,那棵樹可還在,得到肯定的答復(fù)后,老人家只說了一句,那時候苦啊,一個苦字,道不盡當(dāng)年革命的艱辛。想想看,一位四十開外的人了,為革命日理萬機,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和戰(zhàn)士們一樣挑糧爬山,是多么的不容易。記得小時候讀過《朱德的扁擔(dān)》一文,至今想起,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知。老一輩革命家和先烈們留給我們的是永遠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他們一心為革命,為人民的高尚情懷,永遠是我們學(xué)習(xí)的楷模。
雄雞一唱天下白。八角樓的燈光,迎來了井崗山第一縷曙光。慢慢長夜,毛主席在八角樓里沉思,在油燈下奮筆疾書,回答了“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問,寫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燃”這充滿哲理的篇章,揭示了紅色革命根據(jù)地為什么能夠存在的根本問題,高瞻遠矚的提出了以農(nóng)村包圍城市的著名論斷,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實踐科學(xué)的結(jié)合在一起,找到了中國革命前進的方向,為中國革命指明一條光明的道路。每當(dāng)夜深人靜的時候,八角樓里的燈光,在群山中若隱若現(xiàn),每當(dāng)黎明來臨的時候,八角樓的燈光和晨曦相互輝映,她照亮了井岡山,照亮了中國革命前進的道路。
一送(里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秋雨(里格)綿綿,(介支個)秋風(fēng)寒。樹樹(里格)梧桐,葉落盡,愁緒(里格)萬千,壓在心間。問一聲親人,紅軍啊,幾時(里格)人馬,(介支個)再回山?由于受到左傾思想的干擾,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了,紅軍被迫轉(zhuǎn)移,開始了兩萬五千里長征。這首十送紅軍反映了當(dāng)時根據(jù)地人民和紅軍依依不舍的革命情誼,歌唱出了紅軍和人民的魚水深情,表達了對紅軍早日凱旋的期盼。每當(dāng)我聽到這首纏綿悱惻,低回婉轉(zhuǎn)的歌曲時,我就心潮如浪,仿佛看見一面面紅旗在山崗飄揚,看見一面面紅旗,插上了勝利的戰(zhàn)場。
課堂里靜悄悄,我們身穿紅軍服,坐在那里,傾聽老師講解井岡山的革命歷史,講解老一輩革命家無私品德。曾志同志當(dāng)年就是把剛出生的兒子丟在井岡山,跟隨大部隊出發(fā)了,直到解放后才找到了自己的兒子,可她沒有為自己的孩子謀一點私利。改革開放后,她的孫子都三十多歲了,一次到北京,一家三代人坐在一起,她的孫子提出要給他解決一個商品糧戶口,身為中組部原部長的曾山,卻委婉地拒絕了。連她的孫子都直咕嚕,這是個古怪的老太太。當(dāng)時心底也不免有一絲怨氣。我們聽后,更是唏噓不已,這就是革命前輩的思想境界,他們把對兒女的愛化為對祖國和人民的愛,顧大家舍小我,用自己的行動回答了共產(chǎn)黨人一心為人民的崇高理想和博大胸襟。今天,那些無所事事的人們,那些忘記了革命操守的人們,面對先輩們的高風(fēng)亮節(jié),難道不汗顏嗎?
在敵人包圍了井岡山的時候,為了保護朱毛等領(lǐng)導(dǎo),伍若蘭同志依然暴露自己,沖向敵人,吸引敵人向自己的方向奔來,結(jié)果被敵人殘忍的殺害,犧牲時才二十多歲,腹中還有個未出世的孩子,敵人還殘忍的割下她的頭,掛在高高的城墻上。她就是朱總司令第一任妻子。以致朱總司令一輩子只愛蘭花,把對革命戰(zhàn)友的情誼,深深的埋在心底。
井岡山有多少棵翠竹,就有多少個催人淚下的英雄故事,井岡山有多少棵樹,就有多少個革命先烈。井岡山,以其深邃的紅色文化底蘊,成為人們的精神家園。是人們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提升境界、堅定信念的生動課堂。井岡山的土地是紅色的,我想那是革命先烈的鮮血染紅的;井岡山的茂林修竹是綠的,我想那是勝利的希望,希望之樹常綠。
井岡山,我要回程了。你下起了綿綿細雨,滴滴答答,伴隨著霧靄,輕飄飄的穿過山尖,穿過林海,仿佛在訴說,這里是紅色的沃土,這里是綠色的家園,這里是革命的搖籃;綿綿細雨,仿佛在洗滌著每個人的心靈,告誡人們在革命的道路上,一定要保持靈魂的圣潔,繼承發(fā)揚光大井岡山精神。
巍巍井岡山,綿綿不了情。
上一篇: 《悠悠故鄉(xiāng)情》
下一篇: 秋游“周子”古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