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樓上,住著四川省地礦局測繪隊離休干部楊正文一家。楊正文今年92歲,年老體衰患有嚴重的前列腺、耳聾等疾病,老伴李國英今年93歲,老年癡呆正折磨著她的身心。二老的生活早已不能自理,日常生活全靠他們的獨生女兒和女婿料理。正好這天時間合宜便去他家探訪。
楊正文和李國英都是云南白族人,他們的婚姻由父母做主,40歲時才有了女兒楊蓉。如今夫妻二人已經(jīng)牽手走過60年歲月。
敲開楊老家門,楊蓉把我迎進去。此時楊老正在床上休息,老伴李國英則坐在客廳里。看見我,她疑惑地問道,你是哪一個?樓下的老鄰居她早已不認識。待我說明來意,楊蓉忙走到父親床邊,低頭貼近他的耳邊,大聲將他喚醒。隨即從他的床下拿起一個小便壺,對父親說道:來,你先把小便解一下。說著從床上扶起父親,把小便壺遞過去。
楊老的家是60多平米一套三住房,他的臥室是一個8平方米的單間,房中擺有一張單人床,床前放一個簡易坐便器;一張舊方桌,一個舊書柜立在墻角,房間里堆放著各種報刊雜志,其它幾無他物。這些陳設(shè)幾十年基本沒有改變。楊老愛好文學(xué)和寫作,過去在全國各大報刊雜志上發(fā)表過不少詩歌、散文及各種文章。在四川地礦報和《蜀峰》雜志上也發(fā)表過不少文藝作品,直到86歲以后,因患有嚴重眼疾,才停下手中的筆。
見我環(huán)視楊老房間,楊蓉不好意思道,別見怪,家中條件簡陋,父母年紀大了,一切都以照顧他倆的飲食起居方便而設(shè)。楊蓉今年52歲,是四川省地礦局測繪隊退休職工,丈夫范德富今年56歲,原是成都一家破產(chǎn)企業(yè)職工,后一直在外打工,并協(xié)助妻子照顧兩位老人。幾年前,二老完全喪失自理能力后,他被迫辭去外面工作,全力在家和妻子一道照顧二位老人。說話間,楊老已經(jīng)下床,他的腰身彎如一弓,顫巍巍地慢慢移到客廳里的沙發(fā)上坐下。
看到眼前的一切,我不禁問道,照顧二老如今最困難的是什么。楊蓉答道,最困難的是照顧他們的大小便和洗澡。父母行動不便且反應(yīng)遲緩,所以每人床邊放一個坐便器,讓他們下床就能解便。最惱火的是晚上,每當他倆要大小便,不管何時,我和小范都要輪流起床去侍候,幫他們接屎尿,有時我剛躺下,他們又在喊。記得父親前不久做了前列腺手術(shù)后更是小便頻繁,如果我動作稍慢,他已經(jīng)尿在了床上,沒辦法,晚上只好給他墊尿不濕。洗澡時,我們在衛(wèi)生間里放一個大塑料盆,放好熱水,由小范把他倆分別抱進盆里,再為他們搓背擦洗,每次洗澡我倆都要忙幾個小時,累得腰酸背痛。冬天洗澡更困難,給他們脫衣穿衣服非常麻煩,稍不留心就容易引起受涼感冒。父母吃飯時,我倆先要替他們端飯夾菜,做好一切準備。我和小范分工合作,我買菜、做飯、洗衣服,小范承擔各種體力活。父親理發(fā),小范就先把手推車拿到樓下,然后把父親背下樓,放到輪椅上,我們再推車到理發(fā)店去。平時父親還拿起放大鏡讀書看報,我們的業(yè)余時間,就是看看電視節(jié)目而已。說話間小范從臥室走出來,黝黑的臉上露出憨厚的笑容。我不由感嘆道,長年照顧二老,你們真是不容易。楊蓉回道,我們早已習(xí)慣了。
其實楊蓉她們也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興趣所在,為了照顧父母的日常生活起居他們不得不全部放棄。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她們默默的承受和堅持著,沒有高談闊論,沒有豪言壯語,她們每天面對的就是那年邁如同嬰兒般須要呵護需要關(guān)愛的父母?!案改葛B(yǎng)我小,我還父母老”。什么是孝道,這就是孝道,就是大孝。
楊老的晚年是幸福美滿的,女兒女婿的孝順,是他和老伴的最大福氣。楊蓉和她的丈夫是平凡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腳踏實地的履行著子女的責(zé)任和義務(wù),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尊老愛老,孝敬父母的深刻含義。行為樸實無華,感動了身邊的鄰居,我們不禁為她們的敬老精神大聲喝彩!
講敬親孝道,立家規(guī)家訓(xùn),樹良好家風(fēng),是我們中華民族傳承了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絕不能丟掉。我們只有不斷的言傳身教,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才能一代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