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峰山在我的家鄉(xiāng)幾個縣里人所共知,它是我小時對高山的認(rèn)識。我出生在它的南腰,享受著它對我恩賜。記得小時候,我每天都花一段時間盯著北邊高聳的孤峰山。后來離開它,如同一幅畫定格在我的心中,依然是高大雄偉。
其實,孤峰山并不高大,海波最高也僅僅1411.2米。從地質(zhì)學(xué)上講它處在峨嵋臺地的北端,與同處臺地東南端的稷王山(海拔1279米)相望。峨嵋臺地在運城盆地中部,面積6000平方公里,周300公里,臺地略呈棱形,海拔在400米以上。峨嵋臺地北有汾河流過,西有黃河咆哮,東邊和南邊有黃河的一條小支流涑水河流過。整個臺地猶如一巨大黃土城堡。臺地中央更有兩座超過千米的孤峰山與稷王山,東西相對,宛若臺地的兩只眼睛。峨嵋臺地高出四周50多米,受流水侵蝕和河流沖刷而成。所以故鄉(xiāng)相對比較缺水,何況孤峰山海拔更高,加上黃土高原十年九旱,水成了我們家鄉(xiāng)最為寶貴的資源。
但在我的心中,孤峰山高峻挺拔,不失王者威嚴(yán),地位遠(yuǎn)高于泰山、恒山和峨眉山,甚至珠穆拉瑪峰。孤峰山真的敢稱“孤”,與古代帝王相提并論。它是一個方山,此山從四面看形狀幾乎一樣,沒有“橫看成嶺側(cè)成峰”的感覺,四面看,體占地面積24平方公里,加上山前丘陵和坡地面積總計近百平方公里。雖然孤峰山在萬榮縣,但在臨猗、運城、稷山和河津也可以看到它的雄姿。
雖然我國的許多地方稱孤峰山的地方,但我唯獨喜歡故鄉(xiāng)的孤峰山,它是我心中神圣之地。無論我離它有多遠(yuǎn),我的目光都能穿過千山萬水,與它深情相約。小時候我在它的腳跟前,滾起全身的泥土,抱著它,深怕它轉(zhuǎn)身離開。如今我遠(yuǎn)離了它,就如同離開了親人,離開了我的父母親,會定期或不定期去看它。我出生在孤峰山上的一眼窯洞,是當(dāng)年父親和母親結(jié)婚作為婚房用的,現(xiàn)在卻在我的彷徨和猶豫中塌陷了,徹底把我置身于無家可歸的境地。但它終是我的根所在,我無法忘記抹掉。
孤峰山,我美麗的家園!現(xiàn)在雖然被開發(fā)成為旅游的地方,依舊留給我的是淳樸和自然。雖然現(xiàn)在被渲染的金碧輝煌,有史料記載介子推的隱身孤山,漢武帝曾用事孤山,還有漢武帝在孤山避難,秦王李世民孤山揮戈的軼聞傳說,還有董永和七仙女的愛情故事。但對我記憶尤深的依舊是孤峰山那一道道梁,一條條溝,還有那流經(jīng)山腳前似有似無季節(jié)性的無名小河,它們是涑水河的支流。
從臥龍灣向山頂而去,萬畝松林郁郁蔥蔥,松林之上是層巒疊嶂的山峰。對面就是新建成的滑雪場,視野開闊,與太陽同輝。西邊溝梁,宛如一條蜿蜒起伏的巨龍橫臥其中,風(fēng)光美不勝收,令人贊嘆叫絕,俯視臥龍灣全景,整條道路取龍勢,左環(huán)右抱,真是龍騰圣地啊。繼續(xù)向前走,景色不斷變化。如果是秋冬季,你可以覽盡“孤峰擁翠”、“雙泉流碧”、“唐寨秋風(fēng)”、“柏林晚照”、“桃洞春晴”、“雕巖霽雪”、“法云遠(yuǎn)眺”、“范臺月夜”等“萬泉八景”。過塔影亭、金頂廟,到松濤亭。聽松濤陣陣,看萬頃碧波,頓感神清氣爽。繼續(xù)向前,走薜蘿徑,拾級而上,曲曲折折。但見薜荔叢生,藤蘿纏繞,鳥語啁啾,煙嵐變幻。向上就是法云寺,法云寺就建在孤峰山的最高峰,如大雁展翅,騰飛在峰巔,又如白發(fā)老者,飄逸灑脫,超然不群。近看金碧輝煌,煙霞掩映,蒼松翠柏,日和風(fēng)清;遠(yuǎn)觀孤峰宏偉,氣宇軒昂,超凡脫俗,蘊玉藏輝,遨游天際。法云寺還有一“海眼”,深30多米,口徑約5米大山口,當(dāng)?shù)厝艘卜Q“發(fā)云洞”。每當(dāng)大雨將臨,海眼騰云吞霧,煙霧繚繞,孤峰山體瞬間雨霧蒙蒙,甚是壯觀。站在孤峰山巔,視野開闊,東望巍巍稷王,西眺滔滔黃河,南瞻銀湖死海,北觀蜿蜒呂梁。
真是“四面一形,傲然矗立,世間少有此間有;雙龍百態(tài),正欲騰飛,此處不觀何處觀”。孤峰山,我兒時的圣地,現(xiàn)在的旅游勝地。養(yǎng)浩然正氣,極風(fēng)云大觀?,F(xiàn)在又轉(zhuǎn)身成為城里人的天然氧吧,繼續(xù)得到人們的青睞。拂去歲月的塵土,孤峰山就是我的留戀所在,它依舊是樸實無華。
我依戀故鄉(xiāng)的孤峰山,深深藏在記憶深處!
2015年12月15日于貴州安順麒麟賓館隨筆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