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 隊
我對“排隊”這個概念的認識最早始于讀小學一年級,因為每天放學時老師都要我們排隊。按照當時規(guī)矩,個子最矮的應排在最前,然后依次從低到高的順序。我個子最矮,自然成為排頭兵。這樣,與老師近距離面對頻率最高,也常感榮耀,對排隊印記也最深。
后來聽長輩說,在物資匱乏時期,也常有排隊的事情發(fā)生。那時百姓想吃肉是非常艱難的,那必須由國家統(tǒng)一配給每戶每人一定數量(不多)的肉票,有了肉票還得去食品站排隊等待購得。為了早點買到,有的在凌晨天還沒亮就從家(不管多遠)去食品站門前(賣肉工人根本就沒上班)站位次等候,后來者就只有排在后面。隨著時間推移,后來者越來越多,隊列后面就排成長達幾十米甚至幾百米的長隊。長隊中個個圓瞪著很長時間嘴里沒有沾油葷而饑渴的大眼監(jiān)督著前面的,唯恐有不按來的先后順序亂入列的。倘若有插入列的,那排在后面的群體就會群起而叫罵謾罵,那難聽的話語會自然讓這種人無地自容。據說也有不排隊的就能買到肉的,那就是與食品站內的人有關系(神通廣大),他會從食品站后門拿到肉,這也許就是“開后門”的來歷吧。
后來工作了,在單位里也時常感到有很多情況在排隊。曾一段時間實行“末位淘汰制”,按照一定順序標準排,排在最后的自然淘汰或叫下崗。每年評優(yōu)晉級的名額非常有限,誰能爭取到自然又要排隊了,自然少不了制定一些規(guī)矩(規(guī)則)來衡量和比試,自然免不了“幾家歡喜幾家愁”。單位內中層干部競聘誰上誰不上也要排隊,要根據相應業(yè)績論英雄,憑各人各方面綜合實力定取舍。這當中各種潛規(guī)則也都有,誰排前面和能擠上去,靠各人的本事和手法。當然,也有不加入排隊的,他們不是世外高人隱士,也不是他們不優(yōu)秀,只是他們對此淡然,淡化,心態(tài)平和,豁達超然。
現實社會生活中,有形無形的排隊時刻可以看到或感受到。某部門或某行業(yè)的某個崗位需要人,尤其某個好崗位,那就有很多人在外排著隊來“占位”,其中不乏高學歷者以及各種能人。最后,只有排在最前面的才會“坐進“那個位置,其他人只有望“位”興嘆。這種排隊意識不僅在成人世界里出現,我們的孩子從讀書就開始了,每學期甚至每個月的考試成績都會按照從高到低順序刷刷地排列出來了,讓大家一目了然,每個人(家長和孩子)對自己的“位子”心領神會。當然排在前頭位次的自然是佼佼者,受寵者,——這真是排隊“從娃娃抓起”。不知這是符合人類(人的)發(fā)展規(guī)則,還是符合一個國家的國情?或許我們遵照了自然法則,比如,太陽系內八大行星(原九大行星)按照離日由近到遠就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原還有冥王)。那它們是按什么在排隊呢?是質量、密度,還是體積?我們不得而知。地球上,山、河、海,樹、花、草……是否也在排隊?我們不得而知。
冥冥之中,似乎我們的生與死也在排隊,一顆顆生命排著隊先后降落在人間,但同時也根據各自的身體狀況或某種不知的次序排著隊去閻王爺那里報到。人類社會時時在排隊,處處在排隊,這是生命本身的規(guī)則,還是社會不可避免的次序?
排隊,——是我們始終走不出的圈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