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帶給人的是溫情,是離恨,是惆悵,是圓滿,也是殘缺,更是希冀,我知道這些,當然是長大以后的事情了。她所蘊藏的深厚的象征意義,一代代人都在探索和贊美,都賦予她更多的含義。
從很小的時候我就喜歡看月亮,是人類固有的本性對美好事物的希冀?是因為月亮的純潔晶瑩,還是月缺時殘缺美帶給人的想象?抑或是月圓時候的靜謐圓潤帶給人心靈的安撫?我記得很小的時候,看著那上弦月下弦月,總是感覺她的亮光會從邊緣慢慢的擴長直至圓滿,我慢慢的看著滿天星斗,耐心的等待著,哪怕在夏夜等到北斗星斜銀河西沉的時候,我迷迷糊糊睡去的那一剎那,也不知道月亮是否長圓了,到第二天的夜晚我依舊有著同樣的幼稚的想法,到了十五月圓的那一天,廣袤的天空,銀光明亮,是嫦蛾的廣袖舞成的月霰?我竊以為月亮每天都是長得圓滿的,只是我睡著了沒有像今晚一樣看到。
稍為長大點,我就知道了月望月朔模糊概念,知道了月亮每月才能圓一次的事實,這毫不影響我喜歡看月亮的興致,冬夜里月光穿過光禿禿的樹丫間,花花點點的影子忽左忽右的搖擺,帶給我心中的是和月亮一樣的朦朧靜謐美感,秋天在河堤水田邊行走的時候,月亮跟著我若即若離時產生的好奇,尤其是夏天的月光下,我知道了牛郎織女的故事,葡萄架下籬笆邊的瓜棚下偷偷聽他們說話,每逢此時我的心是非常的虔誠,遺憾的是到現在我也沒有聽到什么言語,記憶里只有露珠只有月光。
初讀《春江花月夜》的時候,少年情懷最感興趣的是“江畔何人初見月……人生代代無窮己”的詞句,對生命有了初步宏闊和渺小的兩種不同感悟,及至長大了,就更喜歡“今夜誰家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的意境了。“開簾見新月,即便下階拜,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裙帶”,簡直是教唆少年的,懵懵懂懂的對漂亮的女孩就生出了情愫,那好感任誰也不會說只藏在心里,也是難以阻隔的,“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雨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誰不做那邂逅相會的夢?
秋風靜,秋月明,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有多少離愁,就有多少相思,那少婦月下沉思的身影,自古以來就是詩人筆下描繪的形象,把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刻畫得淋漓盡至,那月光下懷春的少女,在暗香浮動的夜色里,占盡風情向小園,做著對愛情對人生美好的夢想。
到兒孫滿堂的時候,兒女都是離巢的燕子,在海闊天空中翱翔,這個時候我們看到月亮,大都是千里共嫦娟,但愿月常圓的的思緒吧?
也有些人的人生月亮是半圓的,或是殘缺的,但是絲毫不減少他們對月亮的鐘情,那月光就是他們的心事,那圓月就是他們的希望和理想,也許是回顧往事時的一往情深,也許是對未來的憧憬,那心事是纏綿的,復雜的,甚至有些許無奈,他們對月光更敏感,更多情,更遐思,尤其是女性,斜暉脈脈水長流,相思腸斷月光下。
自古以來,就有月光下的此身長恨水常流,悵望江頭江水聲的遺憾,就有此去經年,楊柳岸曉風殘月的相望,就有月下?lián)v衣聲的凄涼。
月有陰晴圓缺,月的心事誰能猜透?偏又是多情,偏又似無情,偏又是三五。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寄望那些離愁別恨的游子,遠離清風浦上的愁思,既然有當時明月在,就有今天的彩云歸。
好夢留人睡,月光如水情長在,但愿今夜的明月能裝飾有情人的夢,愿月老的紅線,把情絲牽到有情上人的心上,我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