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那些事——起名字
丑名好養(yǎng)活,這是農(nóng)村的一句古話。我們小時,村子里的孩子,都有一個牛娃狗娃之類上不了臺面的小名,特別是男孩,幾無例外。
農(nóng)村人文化不高,就是這么個丑名字,起起來也相當不容易,所以常常偷懶,老大起了個名,后面的便一路跟,依此類推。老大叫大侉子,老二便叫二侉子,老三毫無疑問是三侉子。老大叫大狗子,老二肯定叫二狗子,若只弟兄兩人,也可能叫小狗子。我哥叫婆娘(亮),我出生后,他就自動升級為大婆娘,因依此類推的原故,我便順理成章的有了個讓人難堪的小名,為此常常被人取笑。
大概四五歲時,依稀有了一點面子意識,別人再叫我時,我就不作聲,擺出一副豬肝臉,后來父母也發(fā)現(xiàn)了問題所在,就商量著給我改名。可是他們水平實在有限,總找不到一個合巧的。父親說,仔妹五個你最小,干脆就叫老五吧。嗯,這個名字體面多了,我點點頭。由于積習已久,大家的改口工作,一直持續(xù)了好幾年。
六歲那年,好幾個小伙伴都去報名上學,我也屁顛顛地跟在后面。走到半路,遇到金喜,他一把拽住我,你到哪去?我去上學。啊唷——,可是不能去,老師一表幾好打人,哪個不聽話,手上的鞭子就打哪個屁股,打的血汩朗稀。我一溜煙跑回家,再不提上學的事。
第二年,又要開學了,我也真正到了上學的年紀,直到這時家里人才發(fā)現(xiàn),我還沒有大名字。我們家族是按排行起名,中間一個字是老祖宗早就定好的,起名也就是起最后一個字。俗話說文錢逼死英雄漢,就這一個字,也忙壞了一家人。
全家七口人,只有兩個知識分子,大姐二姐沒上過學,哥哥文化最高,讀五年級,小姐要差一點,讀一年級。究竟起個什么字才好呢?大家七嘴八舌。哥哥不作聲,捧一本掉了皮的新華字典,坐那兒低著頭翻,翻了半天,也不見有任何動靜。到最后,還是父親作表態(tài)性發(fā)言,老大叫強,老小就叫國吧,國家強大,老百姓才有好日子。
第二天,小姐姐帶我去報名,為了不忘記我的新名字,她一路都念念有詞。到了學校,老師問,他是哪個?我心娃。叫某名字?小姐姐一緊張,施富全(錢)。哪個錢?全國的全。其實她一路上念叨的,是全國的國。
于是將錯就錯,名字就一直這么錯了下來。有人說,名字與命運之間,隱隱有著某種聯(lián)系,這么些年,我雖然沒有什么大的出息,但小日子過得也還可以,如此說來,這個名字也還不錯。
(編輯:作家網(wǎng))上一篇: 我在華芳的日子
下一篇: 郭家馨,爸爸媽媽給你別人沒有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