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情深寫對子
散文/鄧國清
爆竹聲中一歲除,總把新桃換舊符。過年貼對子,這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傳統(tǒng)習俗。不僅農村貼,機關也貼。在農村尤顯重要,到處貼的紅紅火火,只有這樣,才象過年。春節(jié)過后,看到家家戶戶的春聯(lián),我就想起寫對子的一些往事來。
現(xiàn)在過年,隨著印刷春聯(lián)的出現(xiàn),已很少有人用筆寫了,我也因此好多年沒寫對子了。偶爾提筆也是紅白喜事給別人幫忙。隨著電腦的普及運用,傳統(tǒng)毛筆字漸漸淡出人們視線,也不再是學生的必修課,只是少部分中老年人和少年兒童的業(yè)余愛好了。其實,算起我寫毛筆字,已有三十多年了。出身七十年代的我,那時,寫毛筆字是我們上小學時的一門課,叫寫大字,大字本兒是米子格的,老師會對同學們每天的大字本用紅毛筆進行批改,寫的好的打個圈兒。
記得學寫對子時,我讀五年級,那時,土地剛下放,家里也才通上電。每到臘月中旬過后,家家戶戶都要寫對子,幾個老師傅就忙起來,東家寫了,西家寫,白天寫了,晚上寫,風雨無阻。在我們村上下一條河,對子寫得最好的當數(shù)本組的嚴老師。他的字給我的印象是圓潤,大小統(tǒng)一,間架結構有功底。他當時在外村一小學當校長,因放寒假晚,一般只給家族及附近親戚幾家寫。印象中,嚴老師從沒有給我家寫過對子,但后來,他還專程來看了我寫的對子,不茍言笑的他,對我投來鼓勵的目光,撫慰了我幼小的心靈。
記憶中,在我自己寫對子之前,我們家過年的對子都是本組有志叔幫忙寫的。他和我們同姓,是鎮(zhèn)政府脫產干部,半邊戶,與父親交情好,因此,年年就麻煩他了。約定日子,通常是在一個傍晚,在父親的安排下,我和弟弟早早把堂屋方桌抹的干干凈凈,扯亮屋里屋外的電燈,準備好紅紙、墨汁,生上旺旺的一盆火,只等有志叔來寫對子。
白絨絨的大雪把山、田、村莊包裹的嚴嚴實實,有志叔戴著鴨舌帽拎著裝有文房四寶的黑皮包,踩著厚厚的積雪,一路咔嚓咔嚓地來了。寫對子時,我?guī)兔繉ψ印!拔覍懙目炷憔蜖靠禳c兒,寫的慢你就牽慢點兒哈”,有志叔慎重地交代著。父親也在一旁叮囑我們:“都要跟叔娃兒好好學藝啊”。我和弟弟“嗯嗯”地答應著。只見他屏氣凝神,收腹懸腕,一點一收,字體圓潤厚重,力透紙背。有志叔是個和藹可親的人,他細心教我握筆的手法及姿勢,還風趣的說:“要手握雞蛋,懷抱斗,胯下再夾只大黃狗”。他還說練字要練好“永”字八法,點橫豎撇鉤挑捺折,每一種筆畫都要不斷練習。通過邊學邊練,我學會了裁紙、疊字,對用筆也有所感悟。
哪一幅對子是貼堂屋門上的,哪一幅是廚房的,疊對子時要用筆在背面?zhèn)渥?,做上記?便于貼時“對號入座”。但我們父輩那一代人中,也不乏沒讀過書的人,常聽說把對子貼錯而鬧出笑話的。聽有人諞咆:有一戶人家,把牛欄門的對子貼在了他父母的寢室門上,第二天被拜年的人發(fā)現(xiàn)了,后來無聊的人一見到他便調侃:“你還不快點兒回去趕牛娃子出來喝水!”我想,眼見是實,耳聽為虛,沒文化就會干傻事。
鄰居一大哥就沒讀過書,我給寫的過年對子,他摸黑去貼牛欄門,結果貼了個倒的。只因牛欄撂在遠遠的田邊地角,就算了。也記得小學時,語文老師講過一則笑話:一秀才捉弄一財主,財主請秀才寫對子,就給寫一幅:鳯到禾下飛去鳥,馬到蘆邊草不生。后來有人告訴財主對子是罵他的,方才恍然大悟,原來財主是個禿子,對子會意拆字后就是--“禿驢”。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父親在村菌種廠負責,我學著寫了兩年對子后,就開始提筆行走江湖了。每逢寒冬臘月應邀從左鄰右舍寫到親戚朋友家里,從本組寫到鄰組,后來連菌種廠帶村委會一起包了。父親雖是村里能人,也因我寫對子增了光,稍稍賓客其父了。寫對子其實是個辛苦活兒,天寒地凍,站久了手腳冰涼,腰酸背痛,勞心費神,還擔驚受怕。怕出錯,一旦出錯,糟了主人家的紙墨事小,關鍵農村人講究個吉利。寫對子一定要等墨干再收,墨下重的,你要注意!如果是主人家自己晾對子,不小心弄跑墨了,那也不能怪師傅。
寫對子選好對文是前提,農村人家老黃歷、農歷本一般每年都買的有。我因為專業(yè),在書店買了《城鄉(xiāng)實用對聯(lián)》,除常用春聯(lián)外,婚喪嫁娶,廠礦企業(yè),各行各業(yè)用聯(lián)一應俱全,有備而無患。
對文定了,記熟,寫時一氣呵成,字才有氣勢。算好對子裁好紙,就開始了,也得講個順序,柱頭先來一幅大的:龍飛鳳舞升平世,燕語鶯歌錦繡春;橫批:江山如畫。再寫堂屋對子:爆竹聲聲喜報神州錦繡,梅花朵朵歡呼萬象更新;接著寫幾幅房屋門的:門對青山千里秀,家居福地四季春。無非是辭舊迎新,迎春接福的對文,有幾幅對子寫幾個橫批。廚房再單獨寫一副:廚中妙手調美味,席上金盤散奇香;橫批:五味調和。人畜一般,豬狗也要過年的,豬圈牛欄雞籠鴨舍統(tǒng)統(tǒng)貼上紅對子。那就再寫,牛欄門上來一幅:每天早晚我上草,一年四季你耕田;橫批:合情合理。有的人家紙有寬裕,還要貼斗篷,就估了牛欄門的寬度,四四方方裁下紙,對角寫上四個大字,曰:水草長生;曰:牛馬平安。豬圈上要兩條:槽頭興旺;肥豬千斤。雞籠上搞一條:雞鴨成群。養(yǎng)有蜜蜂的,蜂箱上還要一條:千子萬孫。這還不算完,農具家業(yè)也要貼,那就接著寫,風車上寫一條:斗風萬石。斗上寫一條:日進斗金。磨子上寫一條:吞吐不息。儲糧柜子上一條:五谷豐登。蒸籠上還要一條:蒸蒸日上。這個蒸蒸日上也非常適合父親菌種廠那個一次蒸千把瓶菌種的大水泥甑子,只不過,那條要大一點兒。遇到還要捷報條的,就細細長長地寫一條:捷報公元某年某府上下男女老少身體健康出門大吉四季來財有。落腳點兒就是“有”。寫到完尾這個有,我就想起那首《好漢歌》“…….你有我有全都有哇”。好了,滿屋的對子終于告一段落了。
隔壁性情古怪的唐大哥也來請我了。他獨居,住一間一樸,地道的外地口音:“老五,你給老哥子也歘求一幅對子!”他自己作的對文,求草書。我嘴里答應好。心里想著,草?好!我就模仿唐.懷素大師,給你來幅“屋漏痕”。我初生牛犢不怕虎,不打格子不對線,擼起袖子,鋪好紙,飽吃墨,提筆就上,就如同老把式拖犁下田。不出一支煙功夫,縱橫捭闔的給草了一幅:吃新米想陳米辛苦,辭舊歲迎新年要上。配個橫批:壯志凌云。他沒買門神畫兒,說:那家伙,竄味兒,秦叔寶一手持鋼鞭,一手不該拿金元寶。隨他意思,我又酣暢淋漓的給草了大大一對“?!弊?,交代他倒過來貼,寓意福到了。他笑呵呵的,一個勁兒的向我扔三角五一包的“紅寶花”,真是吸得打不過來翻身。
熟能生巧,對子寫多了,不僅字的功夫有了長進,套章法,串文字,即興作對子也不是難事。有一種“脫白轉紅”的對子,有時翻書都不好找,老先生們寫的也無外乎“脫白服穿紅服轉紅運”之類的。一同事母親去世,我應邀幫忙寫兩幅脫白轉紅的對子。接過任務后時間緊,除找到一幅傳統(tǒng)老對聯(lián)外,急中生智,創(chuàng)作一幅:親恩不隨孝服褪,思念常伴日月增;橫批:恩情常在。大家見了交口稱贊。還有就是侄兒子結婚,給他寫一幅喜對子我感到義不容辭,提筆寫到: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惟求愛永恒一生同伴侶;橫批是老對文“白頭偕老”。沒想到,結婚三月,又各奔東西打工了。兩年不到,竟然離了婚。不成器的娃子,花了錢不說,也枉負了他二爹的一幅好對子。
我在給別人寫對子時,一般也會疊好,卷好,做上記號或是交代好才走的,這樣免得出笑話。每逢自家屋里,春節(jié)貼對子我必親力親為,打漿糊,端漿糊的活兒是大哥的,弟弟給我?guī)兔?,我負責貼,這樣是不會出錯的。但也有問題,問題出在大哥那里,他因小時候患腦膜炎而沒有讀過書,斗大的字卻也認得幾個。我對子還沒貼好,他冷不丁的念一句,念錯了,被父親聽見了,好一頓訓斥。大哥這是犯嘴忌了。二回,我就提前用書信的結束語再三叮囑他 --“勿念、勿念”。房子多,對子就多,幾個小時才貼的完。一股作氣下來,手上紅的、黑的、白的臟兮兮一片,但心里卻是美滋滋的。因為就算平日灰禿禿的土坯房,經過一番裝扮也全都煥然一新了。
俗話說:家有良田萬頃,不如薄藝在身。對聯(lián)市場沒有被印刷體攻占的前些年,寫對子也是一門賺錢手藝,賣畫的攤子邊總有擺桌子寫對子賣的,縣城有,鄉(xiāng)鎮(zhèn)也有,這中間教師居多,一個寒假十天半月的,能掙個把多月工資,何樂而不為呢?我這人也有些倔,在鄉(xiāng)鎮(zhèn)上班時,老所長多次說可以先放我?guī)滋旒伲苌辖謱憣ψ淤u。終沒勸動。2003年結婚了,不知是觸動了哪根神經,我終于提筆上街寫對子去了。院長允許我在醫(yī)院門口占一席地兒,我和妻子就去襄陽進回大包小包的年畫、煙花。傾賣之余,她牽我寫,開始賣起對子來?!皟r廉物美啊!大門是兩塊,小門才七毛啊,柱頭稍微貴點兒也才三塊五哇?!?nbsp;當?shù)厝罕妬碣I了,單位干部來了,親朋好友還專門過來照顧我這塊塊錢的生意。起早貪黑,受凍賣僵,辛苦是辛苦,幾天時間,還賺了千把塊。盡管不多,不看結果要過程,對于平日有些靦腆的我,能走上街面賣對子,我進步了!
現(xiàn)在,城里很多家庭早已沒有過年貼對子的習慣了,但我堅持每年春節(jié)像老家一樣在門上貼對子。對子去商場買,貼時用膠布粘,干凈利落。但我一直覺得這燙金的對子雖然外表漂亮,但缺乏返璞歸真的親切感和激情,總是少了那么點味兒。毛筆字是中華文化傳承的文明,小學生寫出來的毛筆字,盡管歪歪扭扭,也要比機器印刷出來的字生動有趣味兒。
有機會,我還是要墨花四濺的寫一幅對子的。把這幅對子寫得對仗工整,不飄不浮,寫得穩(wěn)重有力,濃墨重彩。對文我都想好了。
上聯(lián):四季奔波功名利祿如浮云
下聯(lián):三生緣定父母妻兒是根本
橫批:闔家幸福
(作者:湖北保康縣國土局) 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