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幸福的人
最近,我一直在追一部名為《天倫》的電視劇。這部劇講述的是一個平凡的女性丁香在歷史洪流中的勵志故事以及對幾位非親子女母愛大過天的天倫之情??催^大結(jié)局后,我的內(nèi)心卻是久久不能平靜,從丁香的身上,我真真切切看到了大伯的身影。
大伯今年七十歲。由于長期遭受帕金森綜合癥的折磨,他顯得比實際年齡要蒼老和衰弱許多。然而,即使身體糟糕到如此地步,他也依然沒有放下那顆為三個兒女操持的心。
其實,小時候我眼中的大伯與現(xiàn)在是截然不同的。彼時,大伯整日頭上摩斯油亮,身上西裝革履,腳上皮鞋锃亮,手握一把小錫水壺,游走在村頭巷尾,無所事事,活得是悠閑自在,人送一綽號“老美”。脾氣火爆的爺爺則對他這種行為極其不屑和反感,每日極力訓(xùn)斥,卻絲毫不見改變。對于農(nóng)活,大伯是一竅不通且深惡痛絕的,似乎總怕這些又臟又累的活計破壞了自己瀟灑無比的形象。就拿收麥這件事來說吧,爺爺讓他捆麥,大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卻捆得是既小又松散;爺爺讓他把麥捆裝車,他裝得總是左高右低,搖搖欲墜;爺爺讓他揚場,他卻能把麥子連帶麥糠一起給揚飛了出去、、、、、、為此爺倆經(jīng)常為些雞毛蒜皮的事兒而鬧得是雞飛狗跳。
小學(xué)三年級的一天,大姑從山東回來看奶奶,并領(lǐng)來了衣衫襤褸的母子四人。正是這母子四人使四十多歲的大伯徹底結(jié)束了他瀟灑不羈的單身生活,從而踏上了艱辛的自我奮斗之路。大伯不顧爺爺奶奶的強烈反對,毅然決然地留下了這母子四人,這四個人就是后來的大娘和她的三個孩子。那時,最小的堂弟還不滿三歲。為了逼迫大伯放棄這一荒唐的想法,爺爺奶奶甚至不惜與大爺分了家,除了留給他們二畝地,其他一無所有。大伯就這樣和大娘他們五人蝸居在后院的土屋里,過起了饑一頓飽一頓的生活。大伯光鮮亮麗、悠閑自在的生活自此再也不見。母親看不過眼,時不時就會偷著去接濟他們一下。這種窘迫的生活直到村委會分給他們八畝地之后,才稍稍有些改觀。
有地是好事,有了地就能種莊稼,種上莊稼才能有飯吃。為了來之不易的家庭,也為了在父母面前證明自己,四十多年來五谷不分、十指不勤的大伯硬放下一切開始從頭做起。他跟著父親學(xué)耕地、播種、除草、打藥、澆地、、、、、、日復(fù)一日艱辛的田間勞作,讓大伯原本保養(yǎng)得不錯臉迅速黑瘦下來,但他卻精神十足,臉上的笑容也日益增多。
大娘不甘于這種貧窮枯燥的日子,在和大伯生活了幾年后,狠心丟下三個孩子,跑去了大城市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大娘這一走,抽走了大伯的脊柱,他頓時全身散了架。眼看著嶄新的生活一步步在招手,瞬間卻又陷入了一片昏暗。大伯在炕上躺了三天三夜,任憑誰勸說,也不吭不吃不喝不動。就在爺爺奶奶急得是六神無主之時,八歲的小堂弟趴到大伯炕前,搖著他的手大哭喊著:爸爸,我餓了。這一哭,把大爺那顆原本無望的心給揪了起來。他坐起身看著眼前三個可憐無辜的孩子,內(nèi)心五味雜陳。就在那一刻,他暗下決心,不管以后的生活多苦多難,都要把三個孩子拉扯成人。大爺說到做到了,現(xiàn)在他的三個孩子都已在社會立足了。堂妹前幾年嫁人生子,大堂弟在建筑工地做工,小弟成了一名可敬的軍人??墒牵瑳]有人能夠想象這二十多年來,大伯經(jīng)歷了怎樣的艱難困苦,付出了多少心血淚水。然而,正是這些苦難讓大伯一夜之間脫胎換骨,成為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男人。
大伯和丁香的際遇是何其的相似,兩人都是從安逸舒適的生活一下跌進了貧窮黑暗之中,都要依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去為三個非親的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溫暖和諧的家。不同的是,丁香是被動選擇,而大伯則是主動接受。
一次閑暇之余,我曾笑著問大伯,他對自己當(dāng)初的選擇是否感到后悔?大伯點上一支煙,深深吸了一口道:后悔個啥,看著這仨孩子長大成人了,我覺得比什么都值。前四十多年,你大伯我的日子雖然看著過得是很滋潤很風(fēng)光,肩上沒擔(dān)子,身上沒責(zé)任,可我總覺得那日子無聊乏味,沒啥奔頭。自打這仨孩子來了家里后,天天和他們處在一塊堆,看著他們有哭有笑有打有鬧,給他們洗衣、做飯,供他們上學(xué),操心他們的工作,操辦他們的婚事、、、、、、慢慢,我咂摸出了這過日子該是個啥滋味。雖然有些苦有些累有些沉,但我覺得這樣的日子才是日子,我很知足也很幸福,沒有啥比一家老小熱熱鬧鬧的在一起更重要了。
正如劇中丁香所說的那樣,雖然你們?nèi)齻€都不是我親生的,但在我的眼中,你們就是我的孩子。我最想看到的就是一家人其樂融融,和和睦睦快快樂樂地活著。這樣,我就覺得我在這個世上沒有白活,我是最幸福的人。
我想,這也正是大伯現(xiàn)在的感受吧。
大伯與丁香都是生活中的平凡人,他們用平凡的雙手在平凡的勞動中用一顆滾燙的心為家人釀就了一碗碗暖心暖情的“金鉤元宵”,用情做皮,愛為餡兒,將這家中的每一個人都緊緊團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他們都是這世上最幸福的人!
上一篇: 記憶中那些難忘的第一次
下一篇: 月映青巖6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