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天同慶祖國母親66華誕的這一天,陽光明媚,秋高氣爽,丹桂飄香。我在第一地質大隊地質大院里進行了一次短途的旅游。
湖北省地質局第一地質大隊位于大冶市湖濱路九號。正門朝東(稱東大門)。
我從正門往里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巨大的浮雕,最上面有兩行大字:“踐行地質找礦使命,服務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浮雕記載著地質人的光輝足跡:
連綿起伏的群山中,幾位地質勘探者頭戴太陽帽,肩背地質包,手拿地質錘、羅盤、放大鏡,行進在崇山峻嶺中踏勘;幾位地質人員手拿地質圖,在分析、觀察地質情況。高高的鉆塔上面插著紅旗,寫著“湖北地質”字樣。地質人員蹲在鉆機旁編錄巖心;測量人員在三角架旁測量地形;物探人員在探測儀器前工作。各種各樣的群像,栩栩如生。我仔細地凝視著,覺得各種人物是那樣的熟悉,仿佛他們就在眼前。
從浮雕處往上看,有兩棟高聳入云的建筑物,那是地質一隊的職工住宅電梯樓,有三十三層之高,它高高地聳立在湖濱大道上。
從電梯樓上俯視,整個大冶市盡收眼底:世紀林公園、大冶市政府、青龍山公園......,再遠處的湖邊,是風景秀麗建筑群,高樓林立。
誰能想象得出,過去風餐露宿于野營之地的地質勘探者們,現(xiàn)在都住上了如此現(xiàn)代化的高樓大廈。
電梯樓下三層是大型中百超市,貨物應有盡有,顧客盈門,人來人往,十分熱鬧。中百超市的開設,方便了本隊職工和附近的居民。職工們下班后,不出大院便可采購到自己所需的商品。這里白天黑夜都充滿著現(xiàn)代化的氣息,透露出人民幸福的生活節(jié)拍和無限生機。
緊挨著電梯樓的是六層樓的三星級地質賓館,對外開放。設有豪華餐廳,有良好的訓練素質和優(yōu)質的服務態(tài)度。賓館院內(nèi)設有停車場,前來住宿的旅客絡繹不絕。地質賓館前是環(huán)形路的轉盤中心,是一條繁華的街道,車水馬龍,寫有“地質賓館”字樣的公交站就在跟前,乘車十分方便。
我看著地質一隊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感慨萬千。
我親眼目睹了地質一隊的今與昔?;仡櫲嗄昵埃@里還是一片荒野,周圍是稀落的村莊,簡易的茅房草舍。如今被舒適美觀的地質新區(qū)所代替,早已不見當年的影子。人們來到這里,都認不出這就是野外地質隊。
勤勞、勇敢的地質人,在一個雜草叢生的荒地上,建立起了嶄新的家園。
這里是地質人的家園,也是地質人的樂園!
地質一隊變了樣,變成了一個生機勃勃、花園式的地質小區(qū)。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地質一隊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地質大院已經(jīng)變成遠近聞名的花園式小區(qū)。
地質小區(qū)的風光、美景吸引著我,讓我留連忘返。
我不知不覺地轉到了辦公大樓前。大樓門口豎掛著“湖北省地質局第一地質大隊”的招牌,門邊墻壁上寫有“辦公樓”三個大字,這就是大隊機關的四層現(xiàn)代化辦公大樓。
辦公樓前的小花園里,有假山魚池,有繽紛的花壇,有桂花樹,白玉蘭樹,還有紫竹林。
辦公樓前有一塊十分醒目的銅金礦石雕成的石碑,上面刻著“神勘之隊”四個大字,這是湖北三鑫金銅礦業(yè)公司贈送的。
“神勘之隊”,是他們對地質一隊找礦工作的高度評價和肯定。是鄂東南地區(qū)的一些礦山企業(yè)對地質一隊的贊揚和美譽。
這塊石碑,是一代又一代地質人,用一組組找礦成果數(shù)字鑄就而成。
它是地質人榮譽的象征。
地質一隊自1957年建隊,就開始進軍鄂東南,從事地質找礦和地質科研工作。將近六十年的時間里,他們的足跡踏遍了鄂東南的山山水水:
從雞冠咀金礦勘探到桃花咀銅鐵礦詳查,從白云山到銀山多金屬礦普查,從美人尖金礦普查到陳效應泗銀礦預查。地質隊員們長年累月穿越在崇山峻嶺之中,風餐露宿,篳路藍縷。
從海拔最低的大治湖到最高的太婆尖山峰;從著稱亞洲最大的露頭采坑——大冶鐵礦到青銅文化發(fā)源地——銅錄山銅鐵礦地下負350米生產(chǎn)巷道;從鄂州程潮鐵礦到陽新雞籠山金礦......。地質勘探者們登高山,攀懸崖,歷盡艱辛,在地質找礦方面取得了輝煌成果。
他們先后發(fā)現(xiàn)、探明、提交了大中小型礦床近70處,潛在經(jīng)濟價值千億元以上,提交的銅、金、鍶礦儲量位居湖北省榜首。 雞冠嘴銅金礦深部找礦,新增銅、金金屬量的潛在經(jīng)濟價值數(shù)百億元。 銅綠山礦田深部找礦項目的成功實施,新增銅金屬量資源量超過50萬噸、金金屬資源量50噸、鐵礦石量超過1500萬噸,相當于新增了1個大型銅礦、1個大型金礦和1個中型鐵礦,探明資源量的潛在經(jīng)濟價值超過數(shù)百億元。
在他們的努力下,緩解了當?shù)氐V產(chǎn)資源緊張所帶來的壓力和矛盾,有效延長了礦山服務年限,穩(wěn)定就業(yè)人員15000人,推動了長江中下游湖北段地質找礦工作的深入開展。
他們?yōu)閲鵀槊?,造福一方,促進了當?shù)氐慕?jīng)濟發(fā)展。從中受益的有:湖北三鑫金銅礦業(yè)公司、銅綠山銅鐵礦、赤馬山銅礦、銅山口銅礦等大中型礦山企業(yè)。
在這些輝煌成就和崇高榮譽的背后,傳頌著最美地質人的一個個精彩動人故事。
人們不會忘記曾經(jīng)在鄂東南地區(qū)工作過的老一代地質專家們:薛迪康、李松生、余元昌、張宏泰、程伯禹......;
人們也不會忘記仍然戰(zhàn)斗在野外的新一代地質工作者們:金尚剛、鄧世品、徐榮華、魏克濤、徐瑋、柯于富......
一代又一代質樸勤勞的地質工作者,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鄂東南地區(qū)地質找礦事業(yè)。
他們在鄂東南這片古風悠長的土地上,書寫著社會發(fā)展的壯麗詩篇。
是他們的努力奮斗造就了功績卓著的“神勘之隊”,在全國地質行業(yè)中享有盛名,曾多次獲得國家的崇高榮耀:2007年獲得“全國地質勘查行業(yè)先進集體”光榮稱號;2008年“銅綠山深部找礦”入選“全國十大地質找礦成果”……。
辦公樓對面的墻上,書寫著24個大紅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這是十八大報告中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隊黨委一班人認真落實黨中央的十八大精神,正在帶領全隊干部職工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穿過辦公樓花園墻,一個生機勃勃、園林式住宅小區(qū)——地質小區(qū)呈現(xiàn)在我的面前:十五棟多層樓的住宅新區(qū),一排排,一棟棟,整齊雄偉的排列著,住戶近800家。房前屋后是四、五層樓高的香樟樹、白玉蘭和水杉樹,綠樹成蔭;一棟樓與一棟樓之間,都擺有三到四個石桌、石凳,供居民休閑之用,環(huán)境宜人。
小區(qū)以“園林宜居,文明和諧”為宗旨,不斷綠化、美化環(huán)境,形成了美麗和諧的地質小區(qū),成為大冶湖畔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清潔、衛(wèi)生的文明大院,是來自物業(yè)公司環(huán)衛(wèi)班同志們的辛苦勞動,是他們用一雙雙勤勞的手,繪制出了一幅幅鮮艷美麗的圖畫。 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地質小區(qū)分別榮獲大冶市、黃石市“園林式單位(小區(qū))”,省地質局“文明單位”。環(huán)衛(wèi)班在2014年榮獲先進班組光榮稱號。
大隊物業(yè)公司踐行“人要精神,物要整潔”的理念,通過路面硬化、屋面平改坡以及“線入地、墻穿衣”等改造工程,使小區(qū)煥然一新。小區(qū)連接辦公和住宅的所有路面全是大理石鋪成,寬敞、整潔;每家每戶都用上了天然氣,方便簡節(jié);還有不少住戶安裝了光纖寬帶,網(wǎng)速不斷提高。為居民創(chuàng)造了優(yōu)美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職工們都享受到了改革所帶來的勝利果實,住戶的幸福生活指數(shù)持續(xù)提升。
我走在寬敞、寧靜的林蔭道上,看著那高高的香樟樹,聞著那暗綠色香樟樹散發(fā)出的幽香,不覺想起大冶陳貴的一位名叫薛昌慶的老人,是他三十年前在這里種下的小樹苗,如今都長成了能蔽陽光的參天大樹。常言道:“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碑斘覀兿奶熳谑噬舷硎芮鍥龅臅r候,我們不會忘記栽樹人。
在住宅區(qū)中間,有地質文化廣場,有健身中心,有休閑走廊;有假山盆景,還有香樟樹、桂花樹、白玉蘭。
清早,人們來到健身中心晨練、跳廣場舞。
一群退休老同志圍坐在樹下聊天,講著地質人的傳奇故事;小孩子們在爺爺奶奶旁邊玩耍、嬉鬧,享受天倫之樂。
晚上的地質小區(qū)燈火通明,寬敞的大道上亮起了淡綠和淡藍色的熒光路燈。晚鍛煉的人們成群結隊,繞著地質小區(qū)健步走;地質文化廣場上跳起了廣場舞(健身舞),舞步整齊,婀娜多姿。好聽的舞曲伴著舞步,讓人身心愉悅、康健。
再往后走是西大門,那里有一棟樓是退休職工活動中心,開設有游藝室、閱覽室,老同志在那里看書看報,打球、娛樂。
這是一片令人羨慕的美好的地質家園。
我們熱愛地質小區(qū)這塊“寶地”,我們依戀地質小區(qū)這塊“寶地”,它給我們廣大職工、家屬帶來了幸福和快樂。
(編輯:作家網(wǎng))上一篇: 我心一問
下一篇: 伊斯蘭教—中國西北各民族宗教信仰